港区代表答中评:教育国际化香港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卢哲)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在此间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谈到香港教育国际化的议题时表示,香港教育本身具有优势,接下来可以在高等教育、优势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及产学研融合方面加强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枢纽。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2024年国家发展稳中求进,在教育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发展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未来的一年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奋进。黄玉山说,报告强调了发展我国的科技工业、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同时,还提到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香港资深教育界人士,黄玉山认为,香港教育界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方面大有可为。“香港的教育方面,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其实做得不错的。”黄玉山认为,在现在新的形势下,香港会加强跟内地各方面的合作,各个院校也会集中更多的力量去开发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去开发人工智慧等各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我们香港比较强项的、在生物科技方面、环境保护、医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我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方向。”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感觉到此次大会是凝心聚力、也是奋发团结一次的大会。“这次大会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是非常求真务实,也是稳中求进的,是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地来推动国家各项事务。”黄锦良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现在工作的明确方向,也希望未来在惠民生、促改革及强科技方面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中评社 卢哲摄)

  黄锦良表示,此次参会的另一明显感受是,国家对香港的定位非常清晰。他认为,现时对香港来说,要加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尤其是香港在助力科教兴国方面可以大有所为,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黄锦良表示,按照国家的清晰定位,香港未来一定是要成为国际的教育专项枢纽,也要打造国际的创科中心。他认为,未来香港的教育国际化一定是要更注重在高等教育方面,希望能够更好地把创新科技与产学研融合起来,同时也能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比如现在香港高等院校能够在湾区办学,就是很好的提升机制,能够提升整个湾区的教育质量。”

  黄锦良表示,香港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已从基础教育开始入手。在小学设立了相关的学科,初中高中的课程也有相关的匹配。“所以未来香港能够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相信能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的人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卢哲)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在此间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谈到香港教育国际化的议题时表示,香港教育本身具有优势,接下来可以在高等教育、优势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及产学研融合方面加强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枢纽。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2024年国家发展稳中求进,在教育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发展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未来的一年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奋进。黄玉山说,报告强调了发展我国的科技工业、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同时,还提到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香港资深教育界人士,黄玉山认为,香港教育界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方面大有可为。“香港的教育方面,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其实做得不错的。”黄玉山认为,在现在新的形势下,香港会加强跟内地各方面的合作,各个院校也会集中更多的力量去开发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去开发人工智慧等各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我们香港比较强项的、在生物科技方面、环境保护、医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我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方向。”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感觉到此次大会是凝心聚力、也是奋发团结一次的大会。“这次大会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是非常求真务实,也是稳中求进的,是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地来推动国家各项事务。”黄锦良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现在工作的明确方向,也希望未来在惠民生、促改革及强科技方面能够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