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语言文化研讨会举行 首设青年学者奖

开幕式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11月27日-28日于澳门科技大学云会议网路平台举行。会议邀请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知名语言学家与青年学者,在云端分享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

  由澳门语言学会主办、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协办,澳门基金会、海协会驻澳办、银河娱乐集团及霍英东基金会支持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倡导着眼于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母语教学、双语教学、跨文化理解等议题展开调研和理论探索,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台地区及汉字圈国家多元文化中的中文教育、跨文化理解现状及语言文化特征研究,这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全球化趋势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会议并首次设立由银河娱乐集团颁发的“银娱优秀青年学者奖”,旨在鼓励新一代语言学者对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对具前瞻性的议题进行深入挖掘。

  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在致辞中表示,人文学科对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关系与共识的探求,在社会学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澳门是一座语言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共容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社区。“多元化”正是澳门在未来道路中继续寻求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会带来更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将深化澳门与祖国内地、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发展蓝图中,包含语言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同声同气,人相亲,习相近。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必要元素。他指出,澳门语言学会本次以“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为题举办学术研讨会,既契合澳门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交流基地的目标,又能促进两岸四地的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为构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添砖加瓦。

澳门科技大学庞川副校长致辞(主办方供图)

  海协会驻澳门办公室主任王刚代为宣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发来的贺信。张伯江在贺信中提出,多元社区的语言规划和母语教育问题,关系到社区语言生活、语言景观和语言教育的未来,澳门有着“语言博物馆”的美誉,古今辉映、东西荟萃,在中国语言文化版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祝愿澳门语言学界同仁取得更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祝愿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和代表研究大成。

  研讨会协助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孙建荣在欢迎辞中表示,作为全球化重要内涵之一的多元文化之开放与包容,在疫情下受到极大挑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定位语言之社会性(例如,语言研究中内涵选择、语言释义、话语赋义等),更有效地分享中国文化之精髓,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内涵。

  澳门语言学会会长黄翊致辞中表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会专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台地区的母语教育、语言政策以及汉字圈国家的中文教学、双语教学、跨文化理解等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其研讨成果将为境外、海外多元文化社区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研讨会开幕式主题报告由澳门语言学会创会会长程祥徽和现任会长黄翊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学部委员江蓝生,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李功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司富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主任邓思颖,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分别以“谈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的原则和方法——兼谈“简繁由之”意义之新解”“《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语文教育及研究”“传统文化与文史教育在台湾地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试用A语言的眼光去看B语言——兼论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比较意识的重要性”“跨地域视角下全球华语的研究”“通用词汇、方言词汇和区域词汇”为题发表学术报告。

澳门基金会会长吴志良博士致辞(主办方供图)

  研讨会闭幕式主题报告由澳门语言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魏慧萍副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戴庆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张振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启讷,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副主席田小琳,美国汉明顿大学荣退讲座教授、前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靳洪刚,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国际英语教育研究基金会(TIRF)副主席刘骏,澳门基金会钟怡副主席和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分别以“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有效的”“澳门:大湾区多元语言文化的模范之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现代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中香港中文教育展望”“近期汉字加工研究对汉字阅读教学的启示”“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交流”“穗港澳基础教育语言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和相关思考”等为题发表学术报告。

  研讨会设有三个分会场和三个青年学者论坛,共收到海内外学界论文稿件逾百篇。作者来自美国、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各高校与研究机构,学术领域涵盖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当代语言学、中文教学、外语教学、线上教育、多视角语言文化研究等,论题精彩纷呈。会议另设有海报作者组,其论题、摘要和内容大纲已在澳门语言学会网站发布。

与会代表屏幕合影留念(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11月27日-28日于澳门科技大学云会议网路平台举行。会议邀请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知名语言学家与青年学者,在云端分享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

  由澳门语言学会主办、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协办,澳门基金会、海协会驻澳办、银河娱乐集团及霍英东基金会支持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倡导着眼于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母语教学、双语教学、跨文化理解等议题展开调研和理论探索,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台地区及汉字圈国家多元文化中的中文教育、跨文化理解现状及语言文化特征研究,这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全球化趋势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会议并首次设立由银河娱乐集团颁发的“银娱优秀青年学者奖”,旨在鼓励新一代语言学者对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对具前瞻性的议题进行深入挖掘。

  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在致辞中表示,人文学科对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关系与共识的探求,在社会学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澳门是一座语言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共容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社区。“多元化”正是澳门在未来道路中继续寻求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会带来更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将深化澳门与祖国内地、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发展蓝图中,包含语言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同声同气,人相亲,习相近。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必要元素。他指出,澳门语言学会本次以“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研究和中文教育”为题举办学术研讨会,既契合澳门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交流基地的目标,又能促进两岸四地的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为构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