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通过引入海外医生 明年公布认可名单
昨日上午,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在立法会恢复二读。一直提倡引入海外医生的自由党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发言时表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医生,比内地和海外要少。他质疑,世界各地都在吸引海外专才,特别是医生,不明白香港仍拒人于千里,认为是少数医生多年来阻挠引入海外医生,是“医医相卫”。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则表明反对,称修例是破坏本港公平和行之有效的医生执业试制度,又谓本港医生不是担心被“抢饭碗”,而是忧虑如何维护本港医疗水平。
特区政府因应法案委员会的讨论,为条例草案作出三项主要修订。总括而言,在新条例下,有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医专)认可专科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不论是否港人,都可在公营医疗机构做满5年后,免试在港注册;已来港的有限度注册医生,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先可申请特别注册,在公营医疗机构做满5年后,亦可免试在港注册;在外地培训但未实习的永久居民医科毕业生,可回港参加本地执业试,开始实习,在符合条件后申请注册。最终,草案以39票赞成、1票反对下获三读通过。
委员会名单争取月底公布
陈肇始会后表示欢迎条例获三读通过,希望能吸引更多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日后循新途径来港执业,纾缓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人手不足问题。陈肇始指出,特区政府会立即展开多方面工作,包括成立负责制定认可名单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将争取在本月底公布成员名单,11月内举行第一次会议,并于明年下半年公布认可医学资格名单,让合资格人士申请特别注册来港执业。
其他工作方面,陈肇始指特区政府将会与4间公营医疗机构,即医管局、卫生署、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商讨特别注册医生的评核模式、制定评核内容等。
另外,特区政府的对外办事处、医管局与卫生署的网络,均将宣传来港特别注册的新途径。
四方面检视医疗系统问题
陈肇始续说,留意到不少议员亦有反映医疗系统本身有问题,会从四大方向检视相关问题,包括如何挽留医疗人手;如何增强公私营合作;改善硬件,尽快推进医管局的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加强和建立一个更整全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在第一层的基层医疗和其后的医管局服务作分流,在整个系统整全地作服务整合。
她续说,特区政府稍后会公布专科医生人力推算结果作为讨论基础,并在专科培训方面成立全新的平台,让医管局、卫生署及医专共议培训,包括专科学额等,如需要额外资源,特区政府将全力配合。
昨日上午,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在立法会恢复二读。一直提倡引入海外医生的自由党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发言时表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医生,比内地和海外要少。他质疑,世界各地都在吸引海外专才,特别是医生,不明白香港仍拒人于千里,认为是少数医生多年来阻挠引入海外医生,是“医医相卫”。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则表明反对,称修例是破坏本港公平和行之有效的医生执业试制度,又谓本港医生不是担心被“抢饭碗”,而是忧虑如何维护本港医疗水平。
特区政府因应法案委员会的讨论,为条例草案作出三项主要修订。总括而言,在新条例下,有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医专)认可专科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不论是否港人,都可在公营医疗机构做满5年后,免试在港注册;已来港的有限度注册医生,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先可申请特别注册,在公营医疗机构做满5年后,亦可免试在港注册;在外地培训但未实习的永久居民医科毕业生,可回港参加本地执业试,开始实习,在符合条件后申请注册。最终,草案以39票赞成、1票反对下获三读通过。
委员会名单争取月底公布
陈肇始会后表示欢迎条例获三读通过,希望能吸引更多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日后循新途径来港执业,纾缓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人手不足问题。陈肇始指出,特区政府会立即展开多方面工作,包括成立负责制定认可名单的特别注册委员会,将争取在本月底公布成员名单,11月内举行第一次会议,并于明年下半年公布认可医学资格名单,让合资格人士申请特别注册来港执业。
其他工作方面,陈肇始指特区政府将会与4间公营医疗机构,即医管局、卫生署、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商讨特别注册医生的评核模式、制定评核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