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套现消费券 小心中伏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香港商报网报道,今天港府向全港市民发放5000元电子消费券,至昨日下午6时,已有554万人登记,当中超过542万个来自电子登记。当局推出消费券原意是希望透过刺激消费、带旺整体经济,同时普及电子支付。然而,记者发现,坊间有人声称可以协助市民套现消费券,这样做是否合法?
部分市民可能有这种想法:反正不等钱使,不如将政府的“派糖”储起,以作不时之需,无谓特意加大消费。但政府已表明,消费券不可换作现金,即使购物后退货,也只是退回消费券而非现金。换言之,消费券没有正常渠道支持套现,惟八达通除外。
记者在一个网购平台上发现,有卖家声称可以协助用户套现消费券。记者以平台用户身份向该卖家留言,查询具体操作方法,卖家回覆说,“见面交收,你拍八达通我畀现金”。当记者再追问“八达通拍边度?”,卖家答是“商户(八达通机)”,又指套现金额可“即场现金交收”,除了八达通,还接受透过Wechat pay、Alipay HK套现。
该卖家在商品介绍中亦写道,“10%手续费;1000元消费券换900元现金,如此类推。”该卖家有机会是商户,或是与商户合作,通过虚假交易协助客户套现,而当中收取高达一成的手续费,每1000元净赚100元,完全是无本生利。不过,截稿前,平台上显示有关商品已经删除。
有人帮别人套现,也有人设法为自己套现。同一平台另一位卖家则计划放让已用作登记领取消费券的八达通,出价4600元,为自己的消费券套现。
虚假交易买卖方都要上身
不过,消费者要留意,一经查出,商户或顾客双方都要对透过虚假交易套现消费券的行为负上法律责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已作出温馨提示,如有商户合谋或透过诈骗手法套现消费券,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同时不排除转交执法部门跟进。
此外,至于接收第三方已用作登记领取消费券的八达通,也有很大风险。八达通公司表示,若市民领取消费券后遗失八达通,可透过身份资料认证,登记另一张卡取回消费券余额。意味卖家即使转让八达通后,仍可报失以取回消费券,而买家则面临“偷鸡唔成蚀渣米”的风险。
转售八达通的卖家称,手头上有四张八达通,多买价钱有商量,但被问到如何避免以上报失情况时,他只回答“我都唔知,我都有想过买家会担心”,指自己因“快将离港”,所以才决定放售八达通。
买黄金投资保值
如果不想任意消费,又希望将消费券“储起”,也有令消费券“保值”的方法,就是用消费券买黄金。金价今年以来升幅跑赢恒指,加上美国债息回顺,金价中线有条件看好,市民收到电子消费券后可作中、长期投资保值。买金可以变相“套现”,但若买入后即时转手卖出,几乎可以肯定会蚀价,因当中涉及买卖差价。以周大福(1929)本周二的报价为例,九九九九金粒每两卖出价19200元,买入价16270元,价差达15.2%。因此,用消费券买金保值,要抱着中长线心态。
此外,市民要留意,黄金产品选择主要分为金条金粒和金饰。若从保值及投资角度出发,建议选择金条金粒,因金饰牵涉手工费等,买卖差价较阔,保值作用低于金条金粒。周大福的3钱(0.3两)足金金粒,售价约5760元,用5000元消费券,再追补一点银码已可入手。
最后,要留意金行接受的电子支付工具,部分金行只接受现金或信用卡付款,未必接受Wechat pay、Alipay HK等电子钱包付款。购买前记得做定功课,免得空手而回。
记者致电各大金行查询,周大福和金至尊回覆指,仅接受WeChat Pay、Alipay HK付款。周生生(116)及六福珠宝(590)接受WeChat Pay、Alipay HK,以及Tap & Go,并指分行正加装八达通机,即将接受八达通付款。
另外,有不少商品被视为“保值”之选,可透过转售套现,例如iPhone、PS5游戏机、名表、洋酒等,但部分这类商品或较小众,转售可能有难度,不熟悉行情的市民最好不要沾手。
八达通末期千元合法套现
不过,八达通第三期1000元款项可以合法套现。八达通的消费券分为三期领取,第一、二期消费券金额分别各2000元,第三期1000元。按其规则,只要持卡人在发放第一期消费券后的第4至7个月内,累积消费额满4000元,便有资格续领第三期1000元的消费券,否则不获发。
第三期1000元款项不设使用时限及用途,可用于缴交水电费等,甚至退卡取回卡内余额。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用户领取储值额后向其他人转售八达通卡不算违法,八达通用户可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该1000元,若用户领取1000元后向八达通公司退卡,即可取回按金及1000元消费券储值额。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香港商报网报道,今天港府向全港市民发放5000元电子消费券,至昨日下午6时,已有554万人登记,当中超过542万个来自电子登记。当局推出消费券原意是希望透过刺激消费、带旺整体经济,同时普及电子支付。然而,记者发现,坊间有人声称可以协助市民套现消费券,这样做是否合法?
部分市民可能有这种想法:反正不等钱使,不如将政府的“派糖”储起,以作不时之需,无谓特意加大消费。但政府已表明,消费券不可换作现金,即使购物后退货,也只是退回消费券而非现金。换言之,消费券没有正常渠道支持套现,惟八达通除外。
记者在一个网购平台上发现,有卖家声称可以协助用户套现消费券。记者以平台用户身份向该卖家留言,查询具体操作方法,卖家回覆说,“见面交收,你拍八达通我畀现金”。当记者再追问“八达通拍边度?”,卖家答是“商户(八达通机)”,又指套现金额可“即场现金交收”,除了八达通,还接受透过Wechat pay、Alipay HK套现。
该卖家在商品介绍中亦写道,“10%手续费;1000元消费券换900元现金,如此类推。”该卖家有机会是商户,或是与商户合作,通过虚假交易协助客户套现,而当中收取高达一成的手续费,每1000元净赚100元,完全是无本生利。不过,截稿前,平台上显示有关商品已经删除。
有人帮别人套现,也有人设法为自己套现。同一平台另一位卖家则计划放让已用作登记领取消费券的八达通,出价4600元,为自己的消费券套现。
虚假交易买卖方都要上身
不过,消费者要留意,一经查出,商户或顾客双方都要对透过虚假交易套现消费券的行为负上法律责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已作出温馨提示,如有商户合谋或透过诈骗手法套现消费券,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同时不排除转交执法部门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