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投诉虚拟银行服务 飙升九倍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电/据大公报消息,随着市民的消费能力及互联网使用能力提升,虚拟银行愈来愈多人使用,但原来申请时往往忽略当中的“魔鬼在细节”。消委会检视市场上八间虚拟银行的服务,发现部分虚拟银行吸引开户及新存款的推广优惠,往往附带额度及期限等条件。例如存款必须达到一定数字,才可享有利息优惠,呼吁市民开户时先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切勿只着眼于存款息率优惠而开户或过度消费。

  消委会今年上半年收到10宗有关虚拟银行的投诉,较去年同期只有一宗投诉高。消委会表示,近年虚拟银行广告攻势凌厉,大多标榜有高息优惠、各类回馈,或者消费时有不同着数等,但这类着数或高息优惠都有期限及条款,例如首两万元存款,才可享有3.6%利息优惠,之后存款便不再提供利息优惠。

  消委会指,市民把虚拟银行账户绑定支付程式后,只有进行银行定义下的“合资格消费”,才可获得消费回赠,优惠细节亦有机会变更,呼吁消费者不要单凭优惠而开设虚拟银行户口,而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