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人大香港团开放 代表争谈发展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卢哲)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香港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会议议题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中评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共有36名代表的香港团组,当天有约20人发言,多位代表还现场举手“加场”。代表们的发言聚焦国家与香港的发展议题,从多角度为香港贡献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当天下午三时,香港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大会堂下午二时开放安检入场,来自内地、港澳台及海外的媒体,很快挤满香港厅的媒体区。下午三时,全体代表入座,会议准时开始。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也出席了会议。
在历时两小时的会议中,约20位代表依次发言。会议主持人限制发言时间在6分钟左右,并在第五分钟的时候按铃提醒。多位代表在发言中谈及国家发展及香港机遇。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叶玉如对政府的工作报告谈了三点看法。首先,过去一年,看到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实现了重要的突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未来将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下一个发展阶段奠定基础,“我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人工智能是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迅速崛起,为全国科技界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朱叶玉如认为,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成为国家与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提出要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加行动,而这个加的意义就是在于赋能各行各业、赋能各种应用的场景。大学的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国家扩大高水准对外开放的战略当中,香港能够发挥很多的优势。香港高校的国际化优势具备吸引高端人才的独特条件。香港应该抓住现时国际形势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家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看了报告和今年发展计划草案后,对国家和香港经济发展充满信心。霍启刚认为,以香港参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放眼未来,在“十五五”规划中,香港可以用“文化+”的理念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作出更多贡献,包括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支持文化企业的融资;鼓励更多文化企业来港设立办事处,更以香港国际桥梁的传统优势,实现中国文化抱团出海等,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以相辅相成,把香港发挥成中华文化产业中的“金融港”和“出口港”。
在体育方面,“十四五”规划定下了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霍启刚表示,近年,我国已经建设各种国际级的硬件设施,香港的启德体育园也刚刚落成。但是,单是硬件的完善不足以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香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体育品牌IP、培养自己的体育国际人才、争取体育发展国际标准和话语权。他指出,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有着“一国、两制、三法域”的优势,有条件建构体育产业链,包括打造如大湾区校际联赛,推动全民体育、发掘体育人才;善用香港内联外通的桥梁,推动中国网球巡回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中国体育赛事品牌做大做强;另外港协暨奥委会已经为香港成功申办2026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协会大会,有利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户,让我国在体育国际话语权上得以提升,“长远来说我们香港应大力发展体育总部经济,为国家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香港力量。”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表示,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工作任务。这些方向不仅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也为香港与内地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冼汉迪认为,人工智能是两地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等。香港的优势在于基础科研和国际化,目前正在通过30亿港元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等支持政策,3000P算力的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0亿港币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耐心资本投资,积极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并期望与内地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链条。“我作为香港人工智能资助计划委员会主席,更是深知这一领域对两地合作的重要性。鉴于此,我建议,一是设立国际人工智能评测认证中心,对AI模型、芯片等开展权威评测,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二是设立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工程师学院,提供开源技术培训与国际合作项目,吸引全球青年工程师短期交流,促进技术共享和创新。”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曼琪表示,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香港机遇无限,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她说,报告亮点之一是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
针对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陈曼琪提出关注国际法治建设。她认为,除了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香港可协助国家完善涉外法治建设,具体包括:一是在香港成立独立的国际法治指标研究中心,研究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盟等地区的法律和案例,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治保障;二是结合内地与香港优势,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人工智慧大模型,为国家(包括香港)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国际法律和仲裁服务;三是在香港建设国际法律云端储存资料中心,为国家、亚太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以及香港提供高效安全的国际法律及仲裁“人工智慧+”支持,选址可考虑香港北部都会区或河套香港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