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瑛答中评:港澳发挥比较优势助拓国际交往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袁晓麦)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小瑛近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港澳论述。李小瑛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一国两制”核心理念,同时又展现了对港澳发展新阶段的精准把握,为港澳特区政府和居民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指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澳部分内容如下:我们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李小瑛首先以“变与不变”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概括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澳内容脉络。她指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港澳政策的专题板块,这反映了中央政府一直以来对港澳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报告中港澳部分的内容既有变化也有延续。“从这种变与不变中,我们可以看到港澳问题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她表示。
谈及变化,今年报告对“依法施政”的内容做出了更加具体化、明细化的阐述。将“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调整为“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对此,李小瑛认为,这一新提法更加明确了治理港澳地区所依据的法律就是宪法和基本法。“由宪法和基本法构建支撑起来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秩序,就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制度,以此来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原则。”她表示。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澳部分中首次提出的“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李小瑛认为,这一提法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港澳在国际交往合作领域的比较优势。她分析,香港可重点发挥两大优势:一是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通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接轨,香港可充分发挥制度和人才优势;二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利用高效的制度安排、简单而具有竞争力的税制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除此之外,香港还有法律仲裁优势,以及全球第一的机场货运能力等优势,都可以服务于国际交往合作。
关于澳门的角色,李小瑛表示,澳门应充分发挥作为中葡合作平台的独特优势。在当前国际交往需要多元化的背景下,这一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可进一步发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另外,李小瑛指出,港澳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很大程度上要善用其自身优势,在融入国家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发展,这才是更合理的逻辑,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重要信息。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袁晓麦)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小瑛近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港澳论述。李小瑛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一国两制”核心理念,同时又展现了对港澳发展新阶段的精准把握,为港澳特区政府和居民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指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澳部分内容如下:我们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李小瑛首先以“变与不变”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概括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澳内容脉络。她指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港澳政策的专题板块,这反映了中央政府一直以来对港澳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报告中港澳部分的内容既有变化也有延续。“从这种变与不变中,我们可以看到港澳问题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