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雄:台湾民众应清醒 避战比备战更重要

吴伯雄致词。(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3月7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吴伯雄今天表示,两岸关系日渐紧张敌对,台湾面临战争阴影威胁,政府应美国要求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增强战备,动员准备。这不禁让我们忆起,百年前中山先生在北京病危临终前夕微弱的反覆叮嘱“和平,奋斗,救中国”,是何其的有远见与重要。民众应该清醒的理解到,其实避战是比备战为更高的、有利的战略选择才是。

  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一百周年,国民党和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今天共同合办“中山先生逝世壹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三民主义理想的永恒追求”座谈会,探讨如何在台湾具体实现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会议由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主持,邀请前主席马英九及吴伯雄分别致词。

  现年86岁的吴伯雄在会中表示,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六十年来从未间断奖励孙学研究,这次也与国民党合作,复刻重印“国父孙中山先生传”及“国父墨迹”两本重要的书籍,将分赠重要图书馆,也鼓励更多年轻一辈重视对孙中山的研究。

  吴伯雄说,此时此刻我们高举中山先生的旗帜,重新号召海内外同胞增进对中山先生其伟大人格、革命毅力以及著作学说的认识,进而致力推动两岸和平,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扛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他认为此时高规格举办纪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尤其是希望能够唤起台湾人民,特别是下一代,能够真正认识“中华民国”开国的历史。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搀扶吴伯雄入座。(中评社 张嘉文摄)

  吴伯雄强调,从312植树节到纪念碧血黄花的329青年节,与时俱进,深富时代意义。纪念国父逝世百年,不仅仅是国民党的活动,更希望海内外支持孙中山理念的中国人都应一起参与。若能再起风云,唤起民众,实现中山先生救国救民的大业,追求中国自由平等的宏愿,这是我们要一起继续努力奋斗向前的使命。

  吴伯雄也回忆,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马英九上任不久的5月26日,他应对岸胡总书记之邀,率国民党代表团到大陆访问。他的第一个行程即以中国国民党主席身分到南京中山陵谒陵,当他一步步走上台阶中途,见到矗立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巨大石碑,内心有无比的崇敬之情。

  中山陵上也镌刻着孙中山生前最喜爱的题字“天下为公”、“博爱”等,吴伯雄说,他当时也受感召应邀写下“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的八个字做为留念。帝王时代,皇帝最大,但对于从事政治的工作者,确实应该好好记住“主权在民”这句话。进入民选的政党政治时代,人民的力量有如潮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中山先生逝世壹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中评社 张嘉文摄)

  吴伯雄也提及,孙中山逝世前一年的11月,他应冯玉祥等之邀,到北京共商国是,因为买不到合适的船票,因而路过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说,他当时就正告日本政府“是要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对照当前的世界局势,他百年前的远见胸襟,至今仍然值得亚洲各国领袖深思。

  吴伯雄强调,孙中山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他殚心竭虑的赐给我们、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宝典,我们至今仍受益无穷。他不仅是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令人永怀的政治家,我们应从孙中山身上效法其精神,那就是百回不折的勇气与决心,踏实钻研学问以济世救国,还有他生前强调宣传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他叮嘱过“宣传效力大抵比军队还大,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宣传就是攻心”,希望大家都能心领神会这个道理。他在遗嘱中也提醒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也应切记。

媒体到现场采访。(中评社 张嘉文摄)

吴伯雄致词。(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3月7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吴伯雄今天表示,两岸关系日渐紧张敌对,台湾面临战争阴影威胁,政府应美国要求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增强战备,动员准备。这不禁让我们忆起,百年前中山先生在北京病危临终前夕微弱的反覆叮嘱“和平,奋斗,救中国”,是何其的有远见与重要。民众应该清醒的理解到,其实避战是比备战为更高的、有利的战略选择才是。

  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一百周年,国民党和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今天共同合办“中山先生逝世壹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三民主义理想的永恒追求”座谈会,探讨如何在台湾具体实现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会议由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主持,邀请前主席马英九及吴伯雄分别致词。

  现年86岁的吴伯雄在会中表示,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六十年来从未间断奖励孙学研究,这次也与国民党合作,复刻重印“国父孙中山先生传”及“国父墨迹”两本重要的书籍,将分赠重要图书馆,也鼓励更多年轻一辈重视对孙中山的研究。

  吴伯雄说,此时此刻我们高举中山先生的旗帜,重新号召海内外同胞增进对中山先生其伟大人格、革命毅力以及著作学说的认识,进而致力推动两岸和平,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扛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他认为此时高规格举办纪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尤其是希望能够唤起台湾人民,特别是下一代,能够真正认识“中华民国”开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