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锐:香港需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中评社香港2月24日电/香港商报报道,“港府推逾3000亿防疫基金”、“香港经济首现连两年负增长”及“香港国安法实施”是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黄书锐认为2020年商界最值得关心的三件大事。他表示,这三件事对香港商界产生直接联系,影响重大。黄书锐认为,疫情持续冲击各行各业,导致港商在内地诸多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尽快解决通关问题,为社会注入流动人口,香港经济才有转机。展望2021年香港的经济,黄书锐认为存在诸多挑战,惟他坚信,香港背靠祖国,只要团结一心应对疫情,前景一定会更好。
疫情下经济显韧性
2020年全球经济生态有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疫情考验,各国及地区政府交出的答卷五花八门。黄书锐指出,尽管港府出台的一系列防疫措施有待完善,但总额逾3000亿的“防疫抗疫基金”对商界可谓雪中送炭,效果亦可圈可点。
黄书锐分析道,自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共推出5轮“防疫抗疫基金”,涉资逾3000亿元;先后注资国泰航空,拨款予海洋公园,使其逃过破产倒闭;又推出两期“保就业”计划,为部分受影响行业提供补贴,力度空前。他认为,政府为大型企业输血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大型企业具有标杆意义,牵扯面广泛,一定要重点拯救。虽然我不赞成裁员,但危难中断臂求生也能理解。”对于中小企业,他相信“保就业”计划可以帮助中小企渡过难关,协助他们加强抗逆能力。“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惟有尽商会最大努力,全力为会员提供更多的商机,搭建平台,共同为香港恢复经济加油打气贡献力量。”
“港府推逾3000亿防疫基金”及“香港经济首现连两年负增长”在黄书锐心中分列关注的前两位。两年多来香港经历了反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等多重影响,经济持续受到严重打击,因而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香港经济将走向何方,取决于港府应对的表现。令他欣慰的是不仅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面对挑战,香港经济亦是韧性十足且充满希望,港人在逆境中也把“香港精神”发挥得淋漓极致。他表示,每次危机,港人总能藉政策与市场需求转危为机,迅速拓展“商业赛道”,如口罩、外卖、电商、智能家居等产业均有不俗成长,这些都反映了香港经济旺盛的活力。
战“疫”胜利需疫苗加持
在被问道香港何时能迎来经济反转时,黄书锐强调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内地最早研发新冠疫苗,在疫苗研发生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建议,香港应请内地协助,分配内地研发或生产的新冠疫苗到港。世界经济复苏是时间问题,当前仍需着眼于对疫情传播的控制。他强调,无人能在这场世纪疫症中独善其身,香港潮州商会也一样。尽管大多数的社交活动均停止或延期,但理事会始终与会员上下一心,出钱出力。他回忆说,疫情伊始一罩难求,商会也在国际市场搜购口罩。虽然过程难且进展缓慢,所幸仍能搜购到20万个口罩及大量搓手液。最终,这批物资全部分批捐给“全港社区抗疫连线”等组织和有需要人士。
国安法让商界吃“定心丸”
“做生意最在乎营商环境,‘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由乱向治。这是我将国安法排在前面的理由”。黄书锐说,香港的社会撕裂让他十分心痛,因此他十分支持香港政府依法施政,推动社会发展重回正轨;现在“一国两制”有了“香港国安法”的保障,希望人们共同守护香港核心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团结是潮人永恒精神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香港潮州商会成立于1921年,是香港一百多万潮籍乡亲中历史最悠久及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团体,会员均来自香港各行各业的潮籍精英。该会的宗旨是:敦睦乡谊、促进工商、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兴学育才、扶贫救灾。
被问及潮州人做生意成功的原因,黄书锐这样总结:“我认为潮州人做生意成功有几个因素,首先是潮州人刻苦耐劳,团结互助,做生意我们非常讲诚信,又在不同的时期懂得灵活变通,因应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商业决策。这些都是潮州人在生意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黄书锐介绍说,潮州人最注重的精神是团结,最珍视的情感是乡谊。敦睦乡谊,团结互助,形成一股联谊紧密的巨大力量,成了潮州人立足的根本。任这家百年老店的会长,黄书锐自觉压力不小,考验颇多。他表示,会务如何调整是要认真考虑的事宜,不过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香港潮州商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百周年庆典及系列活动。商会冀透过举办系列活动,凝聚全港潮州人的力量,促进社会团结。他亦希望在全体仝人的共同努力下,商会百年的基业将会不断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中评社香港2月24日电/香港商报报道,“港府推逾3000亿防疫基金”、“香港经济首现连两年负增长”及“香港国安法实施”是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黄书锐认为2020年商界最值得关心的三件大事。他表示,这三件事对香港商界产生直接联系,影响重大。黄书锐认为,疫情持续冲击各行各业,导致港商在内地诸多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尽快解决通关问题,为社会注入流动人口,香港经济才有转机。展望2021年香港的经济,黄书锐认为存在诸多挑战,惟他坚信,香港背靠祖国,只要团结一心应对疫情,前景一定会更好。
疫情下经济显韧性
2020年全球经济生态有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疫情考验,各国及地区政府交出的答卷五花八门。黄书锐指出,尽管港府出台的一系列防疫措施有待完善,但总额逾3000亿的“防疫抗疫基金”对商界可谓雪中送炭,效果亦可圈可点。
黄书锐分析道,自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共推出5轮“防疫抗疫基金”,涉资逾3000亿元;先后注资国泰航空,拨款予海洋公园,使其逃过破产倒闭;又推出两期“保就业”计划,为部分受影响行业提供补贴,力度空前。他认为,政府为大型企业输血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大型企业具有标杆意义,牵扯面广泛,一定要重点拯救。虽然我不赞成裁员,但危难中断臂求生也能理解。”对于中小企业,他相信“保就业”计划可以帮助中小企渡过难关,协助他们加强抗逆能力。“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惟有尽商会最大努力,全力为会员提供更多的商机,搭建平台,共同为香港恢复经济加油打气贡献力量。”
“港府推逾3000亿防疫基金”及“香港经济首现连两年负增长”在黄书锐心中分列关注的前两位。两年多来香港经历了反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等多重影响,经济持续受到严重打击,因而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香港经济将走向何方,取决于港府应对的表现。令他欣慰的是不仅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面对挑战,香港经济亦是韧性十足且充满希望,港人在逆境中也把“香港精神”发挥得淋漓极致。他表示,每次危机,港人总能藉政策与市场需求转危为机,迅速拓展“商业赛道”,如口罩、外卖、电商、智能家居等产业均有不俗成长,这些都反映了香港经济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