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雄:乌克兰处境如满清末年 台应警惕

史记文化出版社社长周世雄。(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3月6日电(记者 方敬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日前在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面争执,全球瞩目。史记文化出版社社长周世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泽伦斯基虽获英、法表态支持,但其实欧洲并无力支撑乌克兰继续作战,仍得仰赖美国协助,时隔一日,泽伦斯基态度就有所软化,显然已束手无策,这是政治现实,小国若不懂得在大国之间维持平衡,一旦失足,就只能沦为大国博弈餐桌上的菜单。

  周世雄,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高等学院政治学博士,史记文化出版社、克毅文化事业公司社长。曾任高雄市政府大陆事务谘询委员、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大陆政治制度研究、国际关系、各国政府制度 、中共政法体制等。史记文化则在台湾境内出版中华文化、中华史观相关书籍。

  欧洲国家领导人在泽伦斯基与特朗普不欢而散后,3月2日在伦敦举行会议,旨在为结束乌克兰战争达成共同立场,协助乌克兰向美国提交俄乌战争停火计划,试着争取一些谈判空间。不过美国态度并未软化,美国国务院终止支援乌克兰电网修复计画,特朗普并将暂停乌克兰军事援助。

  泽伦斯基后续态度放缓,公开表示,仍然“准备签署”美乌矿产协议,尽管上周在离开白宫时协议没有谈成。虽然上次与特朗普的会议气氛紧张,他仍愿意与美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并补充道,“只是希望乌克兰的立场能够被听到。”

  分析俄乌战争走向,周世雄认为,乌克兰基本上已迈入终点,当美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的那一刻起,乌克兰注定要被动的接受大国所强加的附带条件,即使欧洲方面认为美国的举措违反欧洲利益,打算站出来斡旋,但其出发点终究是利己,而非为了乌克兰,所以乌克兰到最后阶段,只有被各方利用、分食的份。

  他形容,乌克兰的处境就好比满清末年,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争战,战后由于各国互相角力,迫使中国分割利益,乌克兰如今正面临同样的命运。特朗普在会谈中那句“You don't have the cards.”正是对乌克兰缺乏谈判筹码的最佳写照。这种情况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再正常不过,因为大国在国际政治中往往根据实力和战略利益行事,而像乌克兰这样的中小国家,无法与拥有核武及庞大军事资源的强权相提并论。   周世雄说,尽管欧洲表态支持乌克兰,试图在美俄角力中争取更多筹码,但现实却是欧洲国家自身并不具备真正替代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从过去3、4年欧洲试图建立自主防卫体系的努力来看,各国始终无法摆脱对美国安全保护伞的依赖。英国虽然在国际舆论中声音强硬,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其军事实力和外交资源远不足以在俄乌冲突中充当调停或仲裁的重要角色。

  “乌克兰最可悲之处在于,全然的配合美国、信任美国,到最后却被弃之如敝屣!”周世雄说,其实乌克兰卷入战争,美国必须付出最大的责任,因为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北约东扩的背景。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吸纳波罗的海四国、波兰等东欧国家,将原本属于苏俄势力范围的地区纳入西方阵营。对俄国而言,北约的每一次扩张都是在其国家安全上插上一根针,让其无法安稳。

  周世雄指出,美国的战略部署最终引爆了俄乌战争,特朗普发现整个事态却不利于美国,所以打算拂袖而去,甚至要向乌克兰“秋后算帐”,试图弥补美国巨额投资中的缺口,这一操作无疑显露了美国在外交战略上的功利主义倾向。从现实主义的视角看,美国始终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所谓的援助与合作,最终也不过是大国间维护自身权力均势的手段而已。

  周世雄表示,在大国博弈中,小国若不能积极寻求平衡与调整,往往难免沦为牺牲品。乌克兰的命运正是这种现实主义博弈下的必然结果,其领导层在美俄之间难以独立自主地发声,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利益被分割、资源被抽离。

  他说,在这场由北约扩张、国际军事对抗和大国利益博弈构成的复杂棋局中,乌克兰无疑是最弱势的一方。若未来美国选择退出和平谈判,欧洲国家即便在言论上表态支持,实质上也难以弥补美国留下的巨大空缺,而俄罗斯则可能在谈判桌上不屑一顾,彻底排斥欧洲的声音。

  周世雄认为,乌克兰的下场值得台湾借镜,乌克兰不懂得居中思维,过度倚美,最终成为美国的“弃子”,台湾要在大国博弈的阴影下寻求平衡与合作模式,否则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中,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发展。

史记文化出版社社长周世雄。(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3月6日电(记者 方敬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日前在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面争执,全球瞩目。史记文化出版社社长周世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泽伦斯基虽获英、法表态支持,但其实欧洲并无力支撑乌克兰继续作战,仍得仰赖美国协助,时隔一日,泽伦斯基态度就有所软化,显然已束手无策,这是政治现实,小国若不懂得在大国之间维持平衡,一旦失足,就只能沦为大国博弈餐桌上的菜单。

  周世雄,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高等学院政治学博士,史记文化出版社、克毅文化事业公司社长。曾任高雄市政府大陆事务谘询委员、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大陆政治制度研究、国际关系、各国政府制度 、中共政法体制等。史记文化则在台湾境内出版中华文化、中华史观相关书籍。

  欧洲国家领导人在泽伦斯基与特朗普不欢而散后,3月2日在伦敦举行会议,旨在为结束乌克兰战争达成共同立场,协助乌克兰向美国提交俄乌战争停火计划,试着争取一些谈判空间。不过美国态度并未软化,美国国务院终止支援乌克兰电网修复计画,特朗普并将暂停乌克兰军事援助。

  泽伦斯基后续态度放缓,公开表示,仍然“准备签署”美乌矿产协议,尽管上周在离开白宫时协议没有谈成。虽然上次与特朗普的会议气氛紧张,他仍愿意与美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并补充道,“只是希望乌克兰的立场能够被听到。”

  分析俄乌战争走向,周世雄认为,乌克兰基本上已迈入终点,当美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的那一刻起,乌克兰注定要被动的接受大国所强加的附带条件,即使欧洲方面认为美国的举措违反欧洲利益,打算站出来斡旋,但其出发点终究是利己,而非为了乌克兰,所以乌克兰到最后阶段,只有被各方利用、分食的份。

  他形容,乌克兰的处境就好比满清末年,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争战,战后由于各国互相角力,迫使中国分割利益,乌克兰如今正面临同样的命运。特朗普在会谈中那句“You don't have the cards.”正是对乌克兰缺乏谈判筹码的最佳写照。这种情况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再正常不过,因为大国在国际政治中往往根据实力和战略利益行事,而像乌克兰这样的中小国家,无法与拥有核武及庞大军事资源的强权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