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疾测试意外 启发科研新路向

  中评社香港12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在努力破解腺相关病毒载体“致毒”的这条路上,熊文君已经探索近十年了。2011年的熊文君还是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在研究有关眼睛疾病的项目时,她本打算利用腺相关病毒让失明的小鼠失明得更缓慢,“但是发现有的小鼠因为注射这个病毒之后,反而失明得更快了。”

  项始料未及的发现打乱了原本项目的进展,为了找到小鼠加快失明的原因,熊文君开始朝这方面展开研究。2015年来到香港城市大学做助理教授后,她亦继续与哈佛医学院的同事合作,终于在今年发表研究成果。“科研就是这样,有时会朝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被问及新冠肺炎疫情会否令研究的进度受阻,熊文君表示自己未受到太大影响。她说,今年的城大在保证师生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给师生提供科研的条件,例如在实验室做实验会要求师生戴口罩,没有实验的时候会提醒师生尽量少去实验室,以减少接触。至于开组会、小组讨论,则在线上进行。

  “做今次这个项目的话,我们大概一周两次到实验室吧,每次时间大概半天。”不过熊文君表示,很多实验未必直接相关,也有间接相关的工作要进行,例如实验对象──小鼠也需要照顾,需要观察牠们的状态,判断牠们需不需要断奶、分笼等等。“有时候假日都要去照顾小鼠。”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