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男:要让台湾再次风光 须改善观光环境

林富男

  中评社高雄2月28日电(作者 林富男)台湾近日媒体大肆报导,观光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2024年数据,台湾出境旅游人次达1684.9万,入境仅785.7万,观光产值流失高达新台币6922亿元。这只是官方统计,实际情况恐怕更为严峻,反映国际环境变化、台湾的政策局限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如何突破困境、缩小逆差,让台湾再次风光,虽是政府与业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但首先要由政府正视现实,调整政策,务实改善观光环境。

  困境所在

  台湾观光产业面临三大困境:

  一是国际观光客锐减,台湾形象受损。地缘政治紧张和台海局势不稳,加上台湾旅游推广策略错误,缺乏有效行销,严重影响国际游客来台意愿。

  二是两岸旅游因政治因素受阻,陆客来台难度提升。台湾对陆客政策持续限缩,两岸观光业务无法顺利恢复。陆委会与海基会虽有架构,但无法真正推动文化旅游及学术交流之开放,意识形态及政治因素成为主要障碍。

  三是政府控管移工,致百业缺工,服务品质下降。政府限制移工不能投入观光产业,也无意解决外籍移工来台问题,旅游服务人力严重短缺,导致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下降,影响国际旅客的旅游体验。从事旅宿与餐饮业之职工,缺乏对未来的憧憬,将工作当成过渡,导致台湾劳动市场供应不足。政府知之甚详,但仍不作为。   破局之道

  面对前述困境,台湾观光产业应从多方面寻求破局之道,提升观光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国际行销,提高台湾能见度。具体策略包括:参与国际旅游展,强化与国际旅游业的合作;透过数位行销与全球OTA(如Agoda、Booking、Expedia)合作,提升台湾的曝光度;针对主要市场(日本、欧美、东南亚),打造专属推广方案;改善台湾旅游形象,透过国际媒体加强台湾旅游安全与特色的宣传,破除观光客对台的误解;发展智慧旅游平台,提升外籍旅客的数位旅游体验。

  其次,改善两岸旅游环境,恢复陆客来台。为此,一是政策松绑要有诚意,恢复两岸观光合作,“大两会”(台湾海基会及大陆海协会)应积极采取务实态度,堆迭善意及诚意,处理两岸观光交流事务,优先恢复陆客自由行与团体游;鼓励民间旅游公协会与业者率先合作,推动B2B模式,降低政治干扰;单纯的观光旅游,双方应摒弃现有踩线交流思维,政治归政治,观光归观光;大陆幅员较大,可率先推动二、三线城市直航航线,便利旅客来台。二是加强业界对话,推动务实交流,促进两岸旅游从业者间的合作,提高旅游市场的互动与信任。

  其三,解决观光业缺工问题,提高服务品质。为此,一是要开放外籍移工,以解决人力短缺问题:要允许旅宿、餐饮、导游等行业适度引进外籍人力,补足短期缺口;协助工作签证与培训机制,确保外籍员工快速适应台湾旅游市场。二是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待遇与培训,应提升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以吸引本地人才;推动旅游服务认证与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标准。三是发展智慧旅游,提升运营效率:推广无接触服务,如自助登记、AI导游,减少人力依赖;建立智慧旅游平台,整合交通、住宿与导览服务,提高旅客便利性。   其四,发展特色旅游,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不同市场开发专属产品,比如,日本市场:发展米其林美食游、夜市体验;大陆市场:透过深度文化交流,展示台湾优质生活与地方特色美食;东南亚市场:提供清真认证餐饮与穆斯林友善行程;欧美市场:推动生态旅游,如阿里山健行、垦丁潜水、绿岛探索。

  同时,要推动国际级活动,提升观光吸引力。比如,举办国际音乐节、体育赛事,藉以吸引全球观光客;可借鉴高雄成功的模式;发展新兴展览,如“Taipei Computex”、“AI Kaohsiung”、“Vision of South Taiwan”,进而带动“会展旅游”,吸引企业商务旅客。

  总之,台湾观光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当前困境源于国际行销不力、陆客政策受限及人力短缺等问题。政府应正视现况,调整政策,透过务实手段改善观光环境;两岸观光不该被政治绑架,市场需求应由业界推动,政府应扮演协调与开放的角色;唯有恢复观光产业的正常交流,搭配精准的行销策略,台湾才能有效缩小观光逆差,带动产业复苏,重返亚洲旅游热点之列,让台湾再次风光。

  (作者:林富男,台湾大陆委员会谘询委员、海基会董事、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总召集人及高雄汉王洲际饭店集团总裁)

林富男

  中评社高雄2月28日电(作者 林富男)台湾近日媒体大肆报导,观光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2024年数据,台湾出境旅游人次达1684.9万,入境仅785.7万,观光产值流失高达新台币6922亿元。这只是官方统计,实际情况恐怕更为严峻,反映国际环境变化、台湾的政策局限及产业竞争力下降。如何突破困境、缩小逆差,让台湾再次风光,虽是政府与业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但首先要由政府正视现实,调整政策,务实改善观光环境。

  困境所在

  台湾观光产业面临三大困境:

  一是国际观光客锐减,台湾形象受损。地缘政治紧张和台海局势不稳,加上台湾旅游推广策略错误,缺乏有效行销,严重影响国际游客来台意愿。

  二是两岸旅游因政治因素受阻,陆客来台难度提升。台湾对陆客政策持续限缩,两岸观光业务无法顺利恢复。陆委会与海基会虽有架构,但无法真正推动文化旅游及学术交流之开放,意识形态及政治因素成为主要障碍。

  三是政府控管移工,致百业缺工,服务品质下降。政府限制移工不能投入观光产业,也无意解决外籍移工来台问题,旅游服务人力严重短缺,导致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下降,影响国际旅客的旅游体验。从事旅宿与餐饮业之职工,缺乏对未来的憧憬,将工作当成过渡,导致台湾劳动市场供应不足。政府知之甚详,但仍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