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有钱途?外卖搵命搏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政府限制食肆堂食人数,鼓励市民留在家中,造就外卖美食平台生意上升。有原本从事旅游业的人表示,过去几个月零收入,最近转行送外卖。据记者实测,过去一星期透过一间外卖平台,每日同一时段点餐,涉及五间食肆,包括连锁快餐店和茶餐厅,结果发现七日内出现六张面孔,外卖员有男有女,以青少年居多,也有年约50岁中年人。全部人送外卖时都有戴口罩,一个人更戴上手套,其中一名青年甚至戴上防毒面罩。

  “每张单平均可以拆帐50元,千元订单更可以赚200元,现时月入两、三万元,真的很容易!”阿豪说,他入行三年,在行内来说,算资深。

  阿豪是一名电单车外卖员,在各主要外卖平台均有注册登记。他表示,疫情之下吸引大批新人,面对同业竞争,收入没有减少,对比疫情前,个人收入维持平均接近三万元。三年前阿豪失业,他有电单车牌,于是尝试送外卖,之后变成“长工”,收入养起一头家。他透露,早期入行的外卖员,拥有较佳的员工福利,包括劳工保险和强积金,“这行业的优点,是时间较弹性,很自由,但缺点是万一病了,就冇晒收入!”

  失业率飙升 外卖员激增

  现时外卖员一般分为三类:电单车手、单车手、徒步的“步兵”,入行手续非常简单,只需在相关网站上传身份证和个人照片,一天后通过审查,翌日便可以开始送餐。

  近月本港失业率上升,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最新升至3.7%,创九年新高,餐饮业失业率更高达7.5%,不少失业人士转投外卖员行列。Deliveroo(户户送)今年初估计,今年外卖员人数由4000人增至6500人,foodpanda希望由4000人增至8000人,上述数字尚未包括UberEats和e肚仔等品牌,以及个别餐厅自聘外卖员,保守估计,全港外卖员多达数万人。

  Deliveroo香港区总经理罗家聪日前表示,今年首季营业额已是去年第四季的两倍,三月份订单总数比一月时增加超过一倍。

  外卖平台每张单抽佣最多30%

  外卖员要赚取收入,究竟钱从何来?有饮食业界人士透露,新加入平台的餐厅要支付一次性的启动费,并对每张订单拆帐,一般而言,每张订单会被抽取25%至30%利润。UberEats回覆查询称,豁免所有新加入平台的餐厅一次性的启动费,以及让合作餐厅选择,从以往的每周费用结算改为每日结算,增加食肆的流动资金。foodpanda则回应,三月起合作餐厅可延后三个月将佣金分还,亦有免运费推广,冀补贴餐厅堂食损失。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会长杨位醒表示,市民减少外出,食肆堂食生意减少,外卖生意增加,但仍只占生意两、三成,现时经营状况只属“吊盐水”。叙福楼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黄杰龙称,旗下所有品牌包括火锅店也有推出半价外卖套餐。

  业界群组关注“疫厦”名单

  外卖员的收入,来自每张订单分帐,员工分不同级别,排名影响升级,以三大热门平台UberEats、Foodpanda、Deliveroo(户户送)为例,分三至四级,新入行最低级,工作地区也有影响。以港岛区为例,订单较多,他驾驶电单车,送餐较快,范围较广,收入属上游位置。至于新入行人士,因排名较低,加上不熟路,接单量较少,但收入也有最低工资水平,以现时市况来说已算不俗。

  现时外卖平台均有提供“零接触”送餐服务,即客人可选择将食物“放在门前”,减少直接接触,但毕竟外卖员送单多,难逐张单问长问短。当下外卖员群组中最热爆和最关注的话题,就是遇上送货目的地,正是“家居隔离令”名单上,又或是新的“10+4”隔离措施之列。“有人选择拒送,我就不会理会,照样送上去!”阿豪表示,自己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餬口,没有选择权。而且他认为送外卖只是在门外交收,做足防疫措施,戴口罩、随身带备酒精搓手液,便不用过分担心。

  三大热门外卖平台Foodpanda、Deliveroo、UberEats均表示,有为员工作防疫支援,外送员工一旦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或需接受自我隔离,UberEats和Deliveroo会提供最多14日经济协助,Foodpanda则会补助员工治疗及检测相关费用。

  医生:戴口罩已足够 勿捽眼

  送外卖经常会接触不同的人,有传染病专家表示,外卖员就算送食物到“家居隔离”人士住处,由于一般情况下有戴口罩,而且双方接触时间短,保持距离,感染风险低过收银员。

  香港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认为,外卖员工作时戴口罩已经足够,不建议戴手套和眼罩,因为手套可能令人自以为已够安全,忽略洗手,当触摸升降机按扭等公共设施后,可能沾染病毒而不自知。至于眼罩,由于部分外卖员驾驶电单车,呼出的雾气可能影响视线,考虑其工作状况,并没必要戴上。政府抗疫督导委员会专家顾问、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认为,外卖员跟顾客的接触时间短暂,而且一般只在单位门外交收,只要做足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洁手、勿捽眼,感染风险不高。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政府限制食肆堂食人数,鼓励市民留在家中,造就外卖美食平台生意上升。有原本从事旅游业的人表示,过去几个月零收入,最近转行送外卖。据记者实测,过去一星期透过一间外卖平台,每日同一时段点餐,涉及五间食肆,包括连锁快餐店和茶餐厅,结果发现七日内出现六张面孔,外卖员有男有女,以青少年居多,也有年约50岁中年人。全部人送外卖时都有戴口罩,一个人更戴上手套,其中一名青年甚至戴上防毒面罩。

  “每张单平均可以拆帐50元,千元订单更可以赚200元,现时月入两、三万元,真的很容易!”阿豪说,他入行三年,在行内来说,算资深。

  阿豪是一名电单车外卖员,在各主要外卖平台均有注册登记。他表示,疫情之下吸引大批新人,面对同业竞争,收入没有减少,对比疫情前,个人收入维持平均接近三万元。三年前阿豪失业,他有电单车牌,于是尝试送外卖,之后变成“长工”,收入养起一头家。他透露,早期入行的外卖员,拥有较佳的员工福利,包括劳工保险和强积金,“这行业的优点,是时间较弹性,很自由,但缺点是万一病了,就冇晒收入!”

  失业率飙升 外卖员激增

  现时外卖员一般分为三类:电单车手、单车手、徒步的“步兵”,入行手续非常简单,只需在相关网站上传身份证和个人照片,一天后通过审查,翌日便可以开始送餐。

  近月本港失业率上升,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最新升至3.7%,创九年新高,餐饮业失业率更高达7.5%,不少失业人士转投外卖员行列。Deliveroo(户户送)今年初估计,今年外卖员人数由4000人增至6500人,foodpanda希望由4000人增至8000人,上述数字尚未包括UberEats和e肚仔等品牌,以及个别餐厅自聘外卖员,保守估计,全港外卖员多达数万人。

  Deliveroo香港区总经理罗家聪日前表示,今年首季营业额已是去年第四季的两倍,三月份订单总数比一月时增加超过一倍。

  外卖平台每张单抽佣最多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