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语中评:相隔远,心却很近

两岸青年在京“科技行”。(中评社 柯晗燕摄)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助理记者 柯晗燕)2月10日至14日,台湾“大九学堂”近40名学子在北京参访交流。在大陆青年志愿者的陪同下,台青体验趣味冰雪运动,感受北京元宵民俗,游览名胜古迹,还参观了现代化科技企业。在互动中,两岸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参访团成员洪睿廷来自台湾大学,他告诉中评社记者,每一个参访小组都有两位大陆学生担任“地陪”,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共同交流美食、流行文化、学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他表示:“两岸的相同文化让我们产生共鸣,尽管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却是很近的。”

台湾大学学生洪睿廷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柯晗燕摄)

  洪睿廷兴奋地分享,这次来北京,他终于尝到了地道的北京烤鸭。他表示自己最想向台湾朋友推荐长城。他解释道,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其壮观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在登上长城俯瞰时,所有的攀登辛苦都会变得值得。他希望有更多的台湾朋友能够来到大陆走一走,亲自登上长城。同时,他也向大陆朋友推荐了台湾的日月潭,提到自己常在日月潭附近生活,骑自行脚踏车环湖的体验值得推荐,日月潭每年还举办泳渡活动,欢迎大家一同参与。

  洪睿廷表示:“亲自来走一走、看一看,远比接受媒体的信息要真实得多。希望两岸的朋友能有机会亲身体验,真正瞭解彼此,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

北京大学学生曹艺博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柯晗燕摄)

  北京大学的学生王懿和曹艺博是此次参访活动的学伴,同时也是去年年底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他们负责照顾台湾同学们的需求,并向他们介绍景点文化及学习情况。曹艺博表示:“去年我们在台湾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这次我们也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修读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的曹艺博分享道,去台湾时,他发现双方有许多共同话题,比如文化、时尚、流行等。他提到,台湾朋友们对大陆的热门影视作品也有关注,比如《永夜星河》、《甄嬛传》等,这让他感到很惊喜,因此大家迅速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他说道:“去年离开台湾时就说有机会一定要再重逢,没想到蛇年伊始就见到了亲切的老朋友。”他还希望能够继续与新朋友保持交流。

北京大学学生王懿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柯晗燕摄)

  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懿也表示,见到老朋友非常开心。“我们线上建了一个群,见面时也会一起说说笑笑。”她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提到在饭桌上讨论豆腐脑的叫法,北方叫豆腐脑,而南方则称之为豆花。她最大的感受是,两岸青年的交流非常自然、亲切。“大家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并对彼此的生活非常好奇。”

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学生陈纪宇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柯晗燕摄)

  来自台湾高雄科技大学的陈纪宇同学也参加了此次参访活动。他表示,会推荐朋友们到大陆走走,尤其是北京,感受其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陈纪宇对科技充满兴趣,计划前往德国学习科技管理。他指出,大陆的移动支付比台湾方便得多,比如夜市或者是公交都能使用移动支付,而台湾尚未普及。“我会把这些知识学起来,运用到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

参访团台湾学子陈纪宇分享北京之行冰雪体验。(图片来源 陈纪宇)

  他还提到,身边的朋友没有太多的机会来到大陆学习,而自己回去之后会与他们分享在大陆的见闻,希望他们能够踏出舒适圈,这或许对他们的未来有所帮助。陈纪宇积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北京之行的照片和视频,他说:“朋友觉得很惊讶,他们不知道北京其实可以滑雪,天气这么冷却能够体验这样的活动,觉得特别好。”

两岸青年在京“科技行”。(中评社 柯晗燕摄)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助理记者 柯晗燕)2月10日至14日,台湾“大九学堂”近40名学子在北京参访交流。在大陆青年志愿者的陪同下,台青体验趣味冰雪运动,感受北京元宵民俗,游览名胜古迹,还参观了现代化科技企业。在互动中,两岸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参访团成员洪睿廷来自台湾大学,他告诉中评社记者,每一个参访小组都有两位大陆学生担任“地陪”,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共同交流美食、流行文化、学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他表示:“两岸的相同文化让我们产生共鸣,尽管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却是很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