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抗疫 全港学校大考验
新闻追踪\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
直资学校主任李晓迎老师在进入任教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资讯科技教育培训,学习使用各种网上教学系统,加上他自身对电子教学比较感兴趣,也会经常摸索平台的使用技巧。李晓迎说,这次疫情期间,系统性的电子教学方式都派上用场,每日遵循原来的课表,按课表进行实时视像(直播)授课,上载PPT、拍摄剪辑教学短片、上传工作纸、用网上聊天与学生互动等,全然驾轻就熟。
手写工作纸 扫描后电邮
另一边厢,一位教龄超过20年的公立学校文科教师透露,自己对电脑并不精通,亦没有参加其他资讯科技教学培训,希望局方在停课期间提供足够设备支援。该老师平日开Power Point演示时,连“display”按键都找很久,遑论使用电子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这次疫情所及,学校要求老师学用网上教学平台,尽量按照以往上课时间表给学生发放资料,发放功课;这位老师就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写工作纸,扫描后用电邮发给学生。
事实上,历年来政府对公营学校的资讯科技教育投入不少。硬件上,从2004年起,政府每学年为公营及资助学校拨出“资讯科技综合津贴(CITG)”,2019/20学年每校的津贴额由约21万元至65万元不等,学校可用以加强无线网络服务、添置流动电脑装置和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当局过往“软硬兼顾”,但是当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时,成效存疑。近日,教育工作人员总工会一项调查发现,近五成受访老师认为网上电子教学不能达到“停课不停学”,有近八成认为教育局提供的相关支援不足够。有中学教师指,局方提倡实时网上教学,但过往无相关训练,制作教材容易遇到技术困难;教师亦难以监察学生学习进度,例如有学生会边打机,边“上堂”,学习成效不理想。
反思资讯科技教学不足
李晓迎认为,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各校网上教学的差距,给学校机会借鉴他校优点,反思自己在资讯科技教学方面的不足。李晓迎说,每年政府在CITG拨款上投入不少,但他观察到,有些公立学校的老师在这方面仍然固步自封,“当我们在思考目前教育热点议题时,他们还停留在讨论网络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上。”他续说:“如果校长或学校管理层缺乏前瞻性,那么只会拉大与其他学校、甚至与世界的差距。”
(来源:大公报)
新闻追踪\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
直资学校主任李晓迎老师在进入任教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资讯科技教育培训,学习使用各种网上教学系统,加上他自身对电子教学比较感兴趣,也会经常摸索平台的使用技巧。李晓迎说,这次疫情期间,系统性的电子教学方式都派上用场,每日遵循原来的课表,按课表进行实时视像(直播)授课,上载PPT、拍摄剪辑教学短片、上传工作纸、用网上聊天与学生互动等,全然驾轻就熟。
手写工作纸 扫描后电邮
另一边厢,一位教龄超过20年的公立学校文科教师透露,自己对电脑并不精通,亦没有参加其他资讯科技教学培训,希望局方在停课期间提供足够设备支援。该老师平日开Power Point演示时,连“display”按键都找很久,遑论使用电子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这次疫情所及,学校要求老师学用网上教学平台,尽量按照以往上课时间表给学生发放资料,发放功课;这位老师就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写工作纸,扫描后用电邮发给学生。
事实上,历年来政府对公营学校的资讯科技教育投入不少。硬件上,从2004年起,政府每学年为公营及资助学校拨出“资讯科技综合津贴(CITG)”,2019/20学年每校的津贴额由约21万元至65万元不等,学校可用以加强无线网络服务、添置流动电脑装置和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