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张建谈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
中评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徐梦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日前接受中评社采访,分享了对澳门回归20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澳门未来的发展机遇,以及“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的看法。
张建表示,习近平主席时隔五年再次莅临澳门,对澳门不仅是一个政策利好,也展现了国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重视程度,是对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充分肯定。澳门回归20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未来澳门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张建建议,澳门要借助此次契机,对过去20年“一国两制”的实践查缺补漏,为接下来实践“一国两制”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澳门要积极融入大湾区,提升澳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寻找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合作的着力点。
张建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台港澳所港澳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咨询专家。他还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高端智库研究员、中山大学内地与港澳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一国两制”、港澳台问题、美国对港台政策以及沪港合作研究。
澳门将获得巨大发展机遇
中评社:习近平主席即将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等活动,对这次习近平主席到访澳门您有什么期待?
张建:首先,习近平主席时隔五年再次莅临澳门,对澳门不仅是一个政策利好,也展现了我们国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重视程度,是对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充分肯定。我相信在帮助提升澳门自身发展,扩大澳门发展空间,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推动澳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等方面,中央都会给予澳门大力支持。
二是,澳门要借助习近平主席出席澳门回归20周年的重要契机,对澳门在过去20年中“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特别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社会矛盾,为未来澳门实践“一国两制”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是,澳门应借助回归20周年的契机,积极寻找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合作的着力点。比如澳门可以积极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借鉴上海和深圳两家证交所近30年的经验,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建交易所。
中评社:您如何看待未来澳门在国家战略和格局中的角色和承担责任的变化?
张建:澳门回归20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未来澳门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我国最近推出了大量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包括粤港大湾区,“一带一路”,甚至包括长三角一体化等一些区域发展战略,都为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机遇。
特别是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将包括粤港大湾区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其实不仅是明年,这几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未来几年都将是中央重点投入的政策。
澳门作为大湾区的四个核心城市之一,应该在积极融入大湾区的过程中把握机遇,提升澳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现在中央积极推动澳门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提出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澳门证券交易所,发展人民币结算中心,包括发展特色金融。
我认为,这个特色金融可以在海洋金融、旅游金融等方面着力。澳门在发展特色金融的过程中,应该与香港和深圳形成错位竞争的方式,寻求一些不同于深圳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当然,发展金融市场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个完整的、成熟的金融市场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但如果澳门能把握机遇,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内地对接,与亚太地区的很多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对接时,形成自己的特色,未来澳门成为另一个地区性的金融中心是可以被期待的。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澳门回归20年的发展,这些年来澳门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建:澳门回归20年来最重大的成绩是保持了澳门的发展和繁荣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好成绩,整体融入了国家的发展大局,使澳门与国家保持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是澳门回归20年来的重大成就。
“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
中评社:如何评价“一国两制”在澳门20年来的实践?
张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非常成功。澳门虽然城市面积小,但作为我国实践“一国两制”的第二个特别行政区,整体上贯彻了“一国两制”,坚持了“一国两制”的两个初心和两个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维护澳门的繁荣稳定,可以说,澳门特区政府做到了在推动澳门整体发展时,根据这两个根本宗旨来推动整个澳门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澳门社会在整体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例如城市治理、房价、青年就业、城市建设效率、贫富差距等各方面,在未来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改善。
中评社:“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施有何不同,为何“一国两制”在澳门实施的更加顺利,在香港却掀起轩然大波?
张建:首先,港澳在实践“一国两制”过程中面临的国际背景差异很大。由于香港与当前中美博弈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导致香港在实施“一国两制”过程中面对着相当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澳门与国际斗争相对有一定距离,没有太多地被卷入东西方斗争。
第二,港澳在实践“一国两制”中,与内地的互动关系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对国家和对内地的认知,以及对国家认同不一样;同样是关系密切,澳门与内地的关系良好,但是香港和内地的互动关系中潜藏着一些矛盾点。这些也成为香港和澳门实践“一国两制”过程中,内地因素的最大不同。
第三,港澳在实践“一国两制”中,内部的社会结构有很大不同。香港长期以来积累了比较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导致香港社会将香港内部的一些矛盾转嫁到“一国两制”的制度上,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但对澳门来讲,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大力作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力度远大于香港特区政府,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没有积累大量的深层次问题,让澳门社会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更为正面和积极。
这三个层面导致“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出现了不一样的效果。整体来看,香港对“一国两制”的认知存在偏差,但澳门整体是实现了“一国两制”制度。
中评社:澳门会不会重犯香港出现的一些问题?
张建:当前,国际社会到处存在着一些“易燃易爆”的社会矛盾,如果社会矛盾长期被压抑,就可能借助一次社会冲突引爆整个社会。香港其实就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因为修例事件被引燃了,而且不仅是香港,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这都面临这种问题。对于澳门,如果澳门能尽量解决一些社会矛盾,降低社会冲突风险,或者是“易燃易爆”点,就不会出现像香港的这种政治动荡。
中评社:“一国两制”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制度保障。对于我国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澳门经验有何借鉴?
张建:今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之后,国际社会包括国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变化,整个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认识趋向负面,这也导致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在台湾社会受到了一些负面的攻击或者抹黑,我觉得从未来看,重点是从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一是,我们应该重点向国际社会,特别是我们国家周边地区积极宣介阐释“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包括亚太地区很多国家是得益于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制度。未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对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国际社会都非常有利的。
二是,多元视角向港澳台地区阐释“一国两制”。我们要宣传“一国两制”积极的内容,也不回避“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问题,让港澳台居民看到国家“一国两制”政策呈现出不断提升和修正的过程。
三是,积极引导国内民众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不仅是针对港澳台这三个地方的政策,也是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国家的战略性政策。
中评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徐梦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日前接受中评社采访,分享了对澳门回归20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澳门未来的发展机遇,以及“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的看法。
张建表示,习近平主席时隔五年再次莅临澳门,对澳门不仅是一个政策利好,也展现了国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重视程度,是对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充分肯定。澳门回归20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未来澳门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张建建议,澳门要借助此次契机,对过去20年“一国两制”的实践查缺补漏,为接下来实践“一国两制”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澳门要积极融入大湾区,提升澳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寻找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合作的着力点。
张建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台港澳所港澳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咨询专家。他还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高端智库研究员、中山大学内地与港澳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一国两制”、港澳台问题、美国对港台政策以及沪港合作研究。
澳门将获得巨大发展机遇
中评社:习近平主席即将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等活动,对这次习近平主席到访澳门您有什么期待?
张建:首先,习近平主席时隔五年再次莅临澳门,对澳门不仅是一个政策利好,也展现了我们国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重视程度,是对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充分肯定。我相信在帮助提升澳门自身发展,扩大澳门发展空间,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推动澳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等方面,中央都会给予澳门大力支持。
二是,澳门要借助习近平主席出席澳门回归20周年的重要契机,对澳门在过去20年中“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特别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社会矛盾,为未来澳门实践“一国两制”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是,澳门应借助回归20周年的契机,积极寻找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合作的着力点。比如澳门可以积极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借鉴上海和深圳两家证交所近30年的经验,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建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