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雪道初体验 凌空飞燕话两岸同心

两岸青年在“雪飞燕”观景平台合影留念。(中评社 姜宜芃摄)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实习记者 姜宜芃)昨日上午,台湾大九学堂学员与大陆志愿者齐聚北京冬奥村,登上被誉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哈尔滨亚冬会呐喊助威,在携手滑雪的实践中体悟“同心同行”的深意。

  上午10时,大九学堂的青年学员们乘缆车登上海拔2198米的“雪飞燕”。这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巅峰舞台”,此刻正成为着两岸青年交流对话的崭新平台。在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的带领下,青年们展开“为亚冬会加油”的横幅,纷纷上前签名留言,为同期正在举办的哈尔滨亚冬会送上祝福,更为参加亚冬会的两岸健儿隔空呐喊助威,传递着浓浓的同胞情谊。

  从山巅返回雪场,两岸青年换上滑雪装备,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开启双板滑雪初体验。从理论教学到雪场实践,两岸青年在双板滑雪课程中携手并进,共同突破。教练以“犁式直滑降”动作为例,向学员阐释协作要领,“双脚如‘八字’分开,重心稍前,既保持前进方向,又要随时调整节奏。”而滑雪和两岸交流一样,需要找到平衡点,亦需要默契与协作。从起步时的踉跄到摔倒时的互助,再到顺利完成滑行后的击掌与拥抱,两岸青年在冬奥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在冰雪之中建立起了绝佳默契。经过两个小时的训练,全体学员成功掌握平地滑行技术、犁式直滑降和犁式制动等基本动作。当大家顺利完成初级道滑降,满载而归时,雪场内响起了《光辉岁月》的旋律,台湾大九学堂的青年们也不约而同地哼唱起来,歌声与雪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平地滑行技术。(中评社 姜宜芃摄)

  活动尾声,两岸青年在雪道上一同合影留念。背景中,“雪飞燕”赛道如一条银色纽带,将巍巍群山与青年们的笑脸紧紧相连。正如台湾领队黄家骏所言:“我希望能够助力其他台胞更好融入大陆生活,推动两岸融合。”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生北京行”的活动突出北京“双奥之城”资源优势,聚焦冰雪盛会、历史文化、硬核科技三大核心内容,这是大九学堂2025年到大陆交流的第一个团,由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带领,聚集了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东海大学、世新大学、高雄科技大学等多所台湾高校的近40名青年学生参加。

萧旭岑与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一同为两岸健儿加油。(中评社 姜宜芃摄)

台湾青年在横幅上签字留言,为哈尔滨亚冬会两岸健儿加油。(中评社 姜宜芃摄)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与大陆青年志愿者在冬奥村合影留念。(中评社 姜宜芃摄)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乘坐缆车前往“雪飞燕”。(中评社 姜宜芃摄)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完成初级雪道滑雪体验。(中评社 姜宜芃摄)

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员完成初级雪道滑雪体验。(中评社 姜宜芃摄)

缆车与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赛道。(中评社 姜宜芃摄)

两岸青年在“雪飞燕”观景平台合影留念。(中评社 姜宜芃摄)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实习记者 姜宜芃)昨日上午,台湾大九学堂学员与大陆志愿者齐聚北京冬奥村,登上被誉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哈尔滨亚冬会呐喊助威,在携手滑雪的实践中体悟“同心同行”的深意。

  上午10时,大九学堂的青年学员们乘缆车登上海拔2198米的“雪飞燕”。这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巅峰舞台”,此刻正成为着两岸青年交流对话的崭新平台。在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的带领下,青年们展开“为亚冬会加油”的横幅,纷纷上前签名留言,为同期正在举办的哈尔滨亚冬会送上祝福,更为参加亚冬会的两岸健儿隔空呐喊助威,传递着浓浓的同胞情谊。

  从山巅返回雪场,两岸青年换上滑雪装备,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开启双板滑雪初体验。从理论教学到雪场实践,两岸青年在双板滑雪课程中携手并进,共同突破。教练以“犁式直滑降”动作为例,向学员阐释协作要领,“双脚如‘八字’分开,重心稍前,既保持前进方向,又要随时调整节奏。”而滑雪和两岸交流一样,需要找到平衡点,亦需要默契与协作。从起步时的踉跄到摔倒时的互助,再到顺利完成滑行后的击掌与拥抱,两岸青年在冬奥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在冰雪之中建立起了绝佳默契。经过两个小时的训练,全体学员成功掌握平地滑行技术、犁式直滑降和犁式制动等基本动作。当大家顺利完成初级道滑降,满载而归时,雪场内响起了《光辉岁月》的旋律,台湾大九学堂的青年们也不约而同地哼唱起来,歌声与雪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