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荔湾古村 岭南文化九百年缩影

泮塘古村的老房子(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广州2月10日电(记者 郭至君)泮塘,古时是广州城西郊外的一片浩渺水域,直至唐朝才渐渐化身为陆地,地势低平,池塘洼地星罗棋布,因而得名“半塘”,后来又雅化为“泮塘”,泮塘村自东向西延伸,划分为首、二、三、四、五约,这“约”字,宛如历史的印记,是村民聚族而居的温馨港湾。现在说的泮塘五约,包括今天荔湾区中山八路以南、泮塘路以西,荔湾湖公园东北,临近仁威古庙的范畴。就这样的一个地方,承载着约900多年的文化沉淀。

  与广州常见的宗族村落不同,泮塘五约的形态具有更浓厚的自然特征,体现了来自神祇、乡约的独特影响。中评社记者踏过泮塘古村的门槛,看到了经过微改造的泮塘古村,这里并没有成为喧嚣的商业街区,而是静静守护着修旧如旧的老房子,青砖墙、筒瓦屋、木门窗、趟栊门……西关元素在泮塘四处可见,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改造后的巷子里藏着许多文艺小店、咖啡馆、书店、杂货铺、糖水店,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惊喜。这里还聚集了一群跃跃欲试寻求文化“破圈”可能的艺术家,国家一级词曲作家吴颂今、著名书画艺术家李长松、盆景艺术家李伟钊等多名艺术家的工作室已相继进驻街区。目前,街区已引入商户60余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共生,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渗透。

  泮塘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郑公堤和南汉的刘氏皇家御苑华林园。后来因为珠江的泥沙冲积,形成了江边的滩地,当地人在塘边筑基,种上荔枝、龙眼,池塘里则种茨菇、菱角、莲藕、茭笋、马蹄,因为这些东西品质上乘,被称为“泮塘五秀”。“泮塘”这个名字不仅有地理景观的含义,还寄托了当地人希望学子“入泮”成才、文运昌盛。现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池塘和农田之上已崛起新兴住宅大楼。幸运的是,泮塘五约这个古老村落的遗迹仍得以保留,成为荔湾湖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有原居民在其中居住,成为我们探寻历史岭南风情的宝贵之地。

广州荔湾区是西关元素保留最浓的区域(中评社 郭至君摄)

有求必应(中评社 郭至君摄)

古村接近年关时挂上了大红灯笼(中评社 郭至君摄)

到月亮里坐坐?(中评社 郭至君摄)

古村古貌,至今仍有原住民居住(中评社 郭至君摄)

广州,欢喜(中评社 郭至君摄)

原来的公社建筑也修旧如旧地保存了下来(中评社 郭至君摄)

西关风格的老建筑(中评社 郭至君摄)

徜徉在古巷之间(中评社 郭至君摄)

我在泮塘很想你(中评社 郭至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