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粤港澳三地代表共话大湾区未来

首场“代表通道”邀请到一组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代表(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3月6日电(中评社报道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不久前出台,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昨日上午举行的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专门邀请到一组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人大代表共话大湾区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港澳在广东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像广东的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条合资的高速公路、第一个外资的五星级酒店,都是港澳企业投资的。”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代表说,据统计,累计到去年底,广东引进外资超过4千多亿美元,其中60%以上是通过港澳地区投资或者是转口投资过来的,港澳在广东发展中不单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市场化的管理理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将会给三地带来一个新的大的发展机遇。

  林少春表示,广东省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把它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在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的带领下,将在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重点推进规则的衔接,还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建设,还有合作走出去、对外的开放,还有在民生方面,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方便的环境。

  “以后我们将重点在规则方面推动连通、贯通、融通。”林少春举例说,港澳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很好,营商环境也是一流的,可以学习借鉴他们这些好的做法,拿到湾区内其他城市实践,这样就可以实现连通。港澳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方面也有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但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一下子做不到的,将会学习、细化研究、制定规则,争取跟他们贯通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林少春回答记者提问(中评社 张心怡摄)

  对于大家很关心的湾区内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的互认问题,林少春表示,由于三地的标准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之后将会和港澳地区一起协商,争取在这方面更多的融通。总之,粤港澳三地,只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一定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会务顾问谭耀宗作为港区代表,亦对大湾区建设发表看法。谭耀宗说,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很多有利的地方,有很多的好处,香港特区有自己的货币,有独立关税区,还有自己的司法体系、法律体系,香港现在已经打造成为一个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并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自由的城市。“如果你去融资、上市,就来香港;如果你想招商,可以到香港;如果你需要高端人才、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到香港来。”

  谭耀宗希望香港可以加强跟大湾区各个城市合作。希望可以委任一批香港各界的精英代表,成为一个顾问团,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可以创新的、又可以落地落实的意见建议。去年,港珠澳大桥通车,高铁和国家整个铁路网也已经连起来,大大缩短了距离,交通更加快捷、方便,所以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加强合作。

  “我们很多港人也想到大湾区就业、创业、安居,当然大家希望有更多的就业方便。比如减少交通费、税务方面的负担;青年创业可不可以统一资信平台,帮助青年就业、安居;多一些港式的医院;买房子居住的时候可以不受限制等。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便利,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加强,这样我们一定有信心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谭耀宗说。

全国人大代表谭耀宗回答记者提问(中评社 张心怡摄)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高开贤代表则从澳门视角出发展开阐述。他表示,澳门地方小,人口少,大湾区建设可以给予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是澳门市民所期盼的,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澳门也将紧紧抓住机遇来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

  高开贤谈到,长期以来,国家给予澳门非常好的照顾,从解放初期开始,对澳门的物资供应长期不断,也从不短缺。回归之后,开放自由行,现在澳门每年的游客有三千多万;现在澳门财政的盈余累积已经有五千多亿,在回归初期的时候只有二十亿。

  高开贤举例说,过去我们在拱北过关要用一个上午或者半天的时间,现在开车一分钟、两分钟就可以过关,步行过关的时候,打一个指膜几秒钟就可以过去。过去在内地投资要跑很多部门,要办很多手续,也要盖很多章,回归之后,国家也给予CEPA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现在去办手续的时候,也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手续简便了很多。相信大湾区将来会令澳门更方便、更便捷,同时也让澳门可以发展的更好。

  “我是来自商界的,我相信澳门商界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参与到大湾区的发展中。同时,作为一个代表,我也希望向澳门各地推广宣传有关大湾区的建设。”高开贤说,大湾区规划纲要刚出台,现在还有很多具体的事务需要落实,相信很多具体的措施也会陆陆续续出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代表也希望多听各界的意见,把各界的意见建议收集,向国家建言献策。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昨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中评报道组:张心怡 林艶 徐梦溪 张爽)

全国人大代表高开贤回答记者提问(中评社 张心怡摄)

代表通道现场(中评社 张心怡摄)

代表通道现场(中评社 张心怡摄)

首场“代表通道”邀请到一组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代表(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3月6日电(中评社报道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不久前出台,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昨日上午举行的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专门邀请到一组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人大代表共话大湾区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港澳在广东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像广东的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条合资的高速公路、第一个外资的五星级酒店,都是港澳企业投资的。”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代表说,据统计,累计到去年底,广东引进外资超过4千多亿美元,其中60%以上是通过港澳地区投资或者是转口投资过来的,港澳在广东发展中不单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市场化的管理理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将会给三地带来一个新的大的发展机遇。

  林少春表示,广东省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把它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在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的带领下,将在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重点推进规则的衔接,还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建设,还有合作走出去、对外的开放,还有在民生方面,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方便的环境。

  “以后我们将重点在规则方面推动连通、贯通、融通。”林少春举例说,港澳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很好,营商环境也是一流的,可以学习借鉴他们这些好的做法,拿到湾区内其他城市实践,这样就可以实现连通。港澳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方面也有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但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一下子做不到的,将会学习、细化研究、制定规则,争取跟他们贯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