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新地标--香港戏曲中心昨启用
中评社香港1月21日电/适逢粤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之际,本港首个戏曲文化表演艺术场地——戏曲中心昨日正式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开幕仪式致辞中表示,戏曲中心隆重开幕不仅是文化界的盛事,更值得香港市民引以为傲。她赞扬戏曲中心有助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文化大都会的地位,希望戏曲中心除了重点呈献优秀作品外,也能够在教育、培训、专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促进粤剧和不同戏曲剧种的交流。她亦热切期待西九文化区更多设施在未来数年陆续启用。
香港商报报道,坐落在西九文化区东面的戏曲中心,外形酷似传统中国彩灯,大门设计恍如舞台帷幕,步入其中犹如踏上舞台的台板。昨日傍晚,林郑月娥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一同出席开幕典礼,共同为位处戏曲中心中庭、由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字的“戏曲中心”主持揭幕仪式。
香港戏曲中心昨日正式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一同出席开幕典礼,共同为位处戏曲中心中庭、由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字的“戏曲中心”主持揭幕仪式。
打造香港重要新地标
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香港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兼具融合古今、荟萃中西的特色。粤剧在香港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香港粤剧界既保留传统精髓,也灵活采用古今中外的艺术技巧,不断创新粤剧的剧本、服饰、音乐、舞台美术和演出方式,令粤剧艺术大放异彩,同时通过电影将粤剧文化远播海外。她望戏曲中心在为戏曲表演提供场地之外,也肩负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使命,促进粤剧和不同戏曲剧种的交流,并建立具备影响力的戏曲网络。
林郑作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前主席,特别向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建筑师、承建商、为设计提供宝贵意见的粤剧界领袖,及所有曾参与这个建造项目的人士和团体致意。她说:“特别要感谢已故谭秉荣建筑师令人赞叹的设计,这座外形标致的戏曲中心将成为香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标;亦要感谢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的不懈努力,以当代的艺术设计,为传统戏曲注入富现代化的形象;感谢粤剧大师白雪仙博士为戏曲中心的开幕演出担任艺术总监,为戏曲中心打响头炮;亦要感谢已故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为戏曲中心亲自题字。”
西九文化区发展新里程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致辞说,戏曲中心启用标志着西九文化区发展的新里程,将成为香港的新地标。他说:“我期望戏曲中心成为汇聚中国各地戏曲剧种的‘中心’,通过培育新演员及吸引新观众,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文化。”
仪式结束后,近千名观众欣赏了开幕的头炮活动——粤剧经典剧目《再世红梅记》。该剧由粤剧表演艺术家白雪仙担任艺术总监,为戏曲中心为期3个月的开幕季揭开序幕。开幕季将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活动,香港粤剧商会将呈献“好戏连场贺新岁”,在新年期间为戏迷上演多出经典好戏。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也将在3月送上4场精彩演出。
特首出动羊腩煲打动“仙姐”
林郑月娥致辞时,亦提及当年用羊腩煲去打动“仙姐”白雪仙出任开幕剧目的艺术总监。林郑说,在她当政务司司长时,为了戏曲中心开幕时有殿堂级演出阵容,特意透过前立法会议员刘千石邀请“仙姐”到山顶官邸晚宴,并打探到仙姐最爱羊腩煲,特意准备,务求“鸡髀打人牙骹软”。林太说,“仙姐”当晚虽然无即时答应,但其后终于成事。
特首马不停蹄,昨晚欣赏《再世红梅记》开幕首演后,立即赶去机场,凌晨搭夜机飞赴欧洲进行外访。
【特写】茶馆剧场:品茗赏曲怀旧纳新
上茶楼品茗赏曲,是上世纪初不少港人的消遣方式,如今早已成回忆。今次,西九文化区刚刚开幕的戏曲中心却特别设置了茶馆剧场,以重温昔日情怀。茶馆为客人奉上香茗点心,让观众在轻松气氛之下欣赏新晋剧团的唱念做打,也为吸引年轻一代入场,培养他们对粤剧的兴趣。
茶馆剧场悦口腹娱耳目
茶馆剧场采用中式设计,观众席的木椅古色古香,旁边有小茶几摆放热茶美点。剧情紧张时,看官可先呷一口清茶定神,待到柳暗花明现转机之时,又可大啖点心,舒一口气。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表示,茶馆剧场在港属新尝试,筹划时参考了其他城市的经验,例如如何缩短观众与表演者的距离、营造轻松舒适气氛等。茶馆剧场最多设200个座位,相比一般剧场,面积无疑较小,但观众可近距离欣赏演出而倍感亲切。
茹国烈指,粤剧表演时间一般长逾3小时,未必适合初赏粤剧的人。因此,茶馆剧场选演折子戏和粤曲选段,表演时间定为90分钟,若与三五知己相聚,同吃同看,时间转瞬即逝。剧场附设中英文字幕和导赏,对粤剧并不熟悉的观众无须担心未能掌握剧情。他说:“在茶馆剧场欣赏粤剧的气氛与在传统剧院大不相同,前者写意舒适,后者严肃专注。我们希望把到茶馆剧场看戏塑造成消闲选择,就像看电影,成为市民工余好去处。”
戏曲中心内的茶馆剧场选演折子戏和粤曲选段,还为客人奉上香茗点心,藉以重温昔日情怀。
新星剧团育后辈迎新血
茶馆剧场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新晋演员,让年轻新秀有更多演出机会,累积经验。驻场剧团茶馆新星剧团的演员皆经公开招募而来,全为20至3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25岁的团员谭颖伦自小便喜欢粤剧华服,3岁初踏台板,自此对粤剧的喜爱有增无减。成为全职演员后,他希望剧团的年轻班底藉新剧目感染同辈,令他们对粤剧产生兴趣,不再将之视为古老艺术。
1月23日起,茶馆新星剧团逢星期三至星期日均有表演,设有日、夜场。谭颖伦说,剧团老师传授各流派技巧,指导功架和唱腔,学员表演时活学活用,得益不少。
戏曲中心弘传统飨戏迷
戏曲中心设施完善,功能丰富。中心楼高8层,占地约2.82万平方米,主要设施包括可容纳上千个座位的大剧院、容纳200个座位的茶馆剧场、8间专业排演室、演讲厅等。大剧院距离地面30米,悬浮式设计别树一帜。下方的中庭宽广,可举办展览、市集、戏曲示范等活动,首场展览“戏曲中心的历程”正在举行,以照片展示戏曲中心8年的建设过程。
西九文化区坐落在维港旁边,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集艺术、教育及公共空间于一身。区内的M+展亭、艺术公园已经建成,演艺综合剧场、自由空间、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将会陆续落成。
茹国烈期望剧曲中心成为殿堂级表演场地,吸引全国名伶和演艺人才争相前来演出,推动戏曲成为时尚。
中评社香港1月21日电/适逢粤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之际,本港首个戏曲文化表演艺术场地——戏曲中心昨日正式开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开幕仪式致辞中表示,戏曲中心隆重开幕不仅是文化界的盛事,更值得香港市民引以为傲。她赞扬戏曲中心有助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文化大都会的地位,希望戏曲中心除了重点呈献优秀作品外,也能够在教育、培训、专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促进粤剧和不同戏曲剧种的交流。她亦热切期待西九文化区更多设施在未来数年陆续启用。
香港商报报道,坐落在西九文化区东面的戏曲中心,外形酷似传统中国彩灯,大门设计恍如舞台帷幕,步入其中犹如踏上舞台的台板。昨日傍晚,林郑月娥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一同出席开幕典礼,共同为位处戏曲中心中庭、由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字的“戏曲中心”主持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