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人工智能时代 香港可考虑五大建议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绿皮书》),由港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撰写,就多个香港热门议题作出研究分析并给予政策建议。在《人工智能与香港前景》一文中,作者港大经管学院创新及资讯管理学教授周昭泷探讨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三大层面,即香港的竞争力、劳动力市场和安全考量;并就教育、资助机制和监管框架提出几项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为了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香港可以考虑五大政策建议,包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透过举办培训工作坊及提供资助,扶助机构采纳人工智能;支持大学和初创企业进行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利用奖励措施和补贴,就人工智能招商引资;检视现有的人工智能规例及指引。
文章说,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不少起伏。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象征这个行业当前的热潮,但其基础实系于自2010年代以来持续进展的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今时今日,从科学研究、医学到工程、商业和艺术,人工智能复兴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要保持香港在全球的竞争力,各行各业都不能不拥抱人工智能。虽然其潜力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医疗保健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等范畴尤为明显,但其用途远不止于此。香港必须考虑在哪些行业以及如何策略性地加以运用,从而提升整体生产力和效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足可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若欠缺此等规划,难免落后于各地城市和竞争对手。
香港能够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枢纽吗?文章说,特区优势众多,包括自由市场经济、友善营商环境、作为大湾区和全国市场的窗口,以及多元化的人才库;但与此同时,亦面对来自深圳、台湾、新加坡等区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更有甚者,香港被卷入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例如OpenAI 已暂停对香港用户的服务,而Nvidia 则禁止向香港和中国内地出口高端电脑晶片。这些举措无疑窒碍香港在区内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挥其领导地位。
文章说,为了化解上述挑战,香港必须制定独特的策略,并审视替代方案。方案之一是培育本地的基础研究能力。虽然一些应用(如AlphaGo 和ChatGPT 等出色的系统)由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开发,但初创企业仍然可以在这一环取得成功和突破。显例之一是在香港创办的商汤科技,这家龙头人工智能公司以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要在全球竞争中占先,香港务须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厚积实力。
文章提出,为了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香港不妨考虑下列措施:
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素养、能力及负责任用途,都应该一一融入各个教育阶段。让公民从小学习人工智能的效益、风险和局限性;小学和中学应将人工智能纳入正规课程。当局和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通过公众研讨会、工作坊、电视和网上视像以及其他活动,以便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和教育。这些举措将有助市民大众更有效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并协助工作人口为劳动市场的动态变化做好准备。
二,扶助机构采纳人工智能:很多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都渴望应用人工智能来增强生产力,却碍于缺乏资源或专业知识而无能为力。政府可透过人工智能为题的培
训工作坊和资助等方式,予以协助。
三,驱动前沿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用途广泛,对香港未来的经济成就举足轻重。为了保持全球竞争力,有赖政府支持大学和初创企业的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资金投入,不仅会催化香港的人工智能发展,还会创造高价值的就业机会。
四,就人工智能招商引资:香港应设法招徕中国内地和海外公司,在本地开发和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当局宜提供各项奖励措施和补贴,以吸引此等公司来港设立办事处和经营业务。同时应为本地人工智能公司引入境外投资,打造专门知识、资源和合作机会,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上层楼。
五,修订人工智能的规例和指引:鉴于人工智能在伦理、法律、安全方面的挑战,特区政府应持续检视和更新现有与人工智能和数据相关的法律条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理应适时制定新规例或修订现行法例,过程中应参考其他先进经济体和中国内地的框架。其他各项专属行业的规例和指引,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8 发布的人工智能使用指导原则,亦有助各行各业负责任地采纳人工智能。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绿皮书》),由港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撰写,就多个香港热门议题作出研究分析并给予政策建议。在《人工智能与香港前景》一文中,作者港大经管学院创新及资讯管理学教授周昭泷探讨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三大层面,即香港的竞争力、劳动力市场和安全考量;并就教育、资助机制和监管框架提出几项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为了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香港可以考虑五大政策建议,包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透过举办培训工作坊及提供资助,扶助机构采纳人工智能;支持大学和初创企业进行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利用奖励措施和补贴,就人工智能招商引资;检视现有的人工智能规例及指引。
文章说,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不少起伏。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象征这个行业当前的热潮,但其基础实系于自2010年代以来持续进展的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今时今日,从科学研究、医学到工程、商业和艺术,人工智能复兴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要保持香港在全球的竞争力,各行各业都不能不拥抱人工智能。虽然其潜力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医疗保健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等范畴尤为明显,但其用途远不止于此。香港必须考虑在哪些行业以及如何策略性地加以运用,从而提升整体生产力和效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足可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若欠缺此等规划,难免落后于各地城市和竞争对手。
香港能够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枢纽吗?文章说,特区优势众多,包括自由市场经济、友善营商环境、作为大湾区和全国市场的窗口,以及多元化的人才库;但与此同时,亦面对来自深圳、台湾、新加坡等区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更有甚者,香港被卷入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例如OpenAI 已暂停对香港用户的服务,而Nvidia 则禁止向香港和中国内地出口高端电脑晶片。这些举措无疑窒碍香港在区内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挥其领导地位。
文章说,为了化解上述挑战,香港必须制定独特的策略,并审视替代方案。方案之一是培育本地的基础研究能力。虽然一些应用(如AlphaGo 和ChatGPT 等出色的系统)由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开发,但初创企业仍然可以在这一环取得成功和突破。显例之一是在香港创办的商汤科技,这家龙头人工智能公司以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要在全球竞争中占先,香港务须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厚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