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赤字:港府应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

  中评社香港1月30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绿皮书》),由港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撰写,就多个香港热门议题作出研究分析并给予政策建议。在《香港财政赤字分析》一文中,作者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洋分析了香港近年来的财政赤字情况,从财政赤字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土地收入的影响等角度评估财政的稳健性。文章认为,展望未来,特区政府需要在缓解赤字与推行财政政策之间做出平衡。同时,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的额度,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筹募资金,而无损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并且藉此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文章说,近年来,财政赤字已成为香港特区面临的一项严峻新挑战。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不确定性加剧,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为应对这一困境,政府采取大规模逆周期财政刺激措施。与此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医疗及教育等领域的开支持续攀升。这些领域的投入虽对于提振经济、改善民生、促进香港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对维持财政平衡构成考验。

  文章分析了周期性和结构性赤字的性质,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香港无法单靠经济增长加速来缓解财政赤字。其次,香港在相当程度上掌控其赤字波动的主动权。最后,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的财政政策都已历经结构性变化,因而普遍面临结构性赤字的挑战。当前香港的结构性赤字处于颇高水平。文章表示,香港近年来的赤字水平偏高,在发达经济体中排名前列。赤字中大部分源自结构性赤字,不能单靠经济增长的被动方式来缓解,而需要主动调整财政政策。土地收入贡献了相当比例的财政收入,但其波动也造成高风险,而往往引发收入波动,因而需要实行更审慎的风险管理。土地收入减少,除了房价下跌以外,还有其他因素。   文章认为,展望未来,政府需要在缓解赤字与推行财政政策之间做出平衡。政府已积极主动调整财政政策,根据现时预测,可望在数年内回复盈余。鉴于特区政府的财政预测作风稳健,历史上准确性高,这些预测也因而可信。

  文章认为,香港在多年来累积了充足的财政储备。近几年有所下降,但现今储备水平仍处世界前列,下行风险有限。政府也不需要以不断累积储备为目标。近年的储备下降不仅无需担心,更可视为善用财政储备的案例。

  文章还提到,特区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的额度,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筹募资金,而无损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并且藉此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

  中评社香港1月30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绿皮书》),由港大教授和研究人员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撰写,就多个香港热门议题作出研究分析并给予政策建议。在《香港财政赤字分析》一文中,作者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洋分析了香港近年来的财政赤字情况,从财政赤字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土地收入的影响等角度评估财政的稳健性。文章认为,展望未来,特区政府需要在缓解赤字与推行财政政策之间做出平衡。同时,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债券计划的额度,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筹募资金,而无损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并且藉此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文章说,近年来,财政赤字已成为香港特区面临的一项严峻新挑战。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不确定性加剧,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为应对这一困境,政府采取大规模逆周期财政刺激措施。与此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医疗及教育等领域的开支持续攀升。这些领域的投入虽对于提振经济、改善民生、促进香港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对维持财政平衡构成考验。

  文章分析了周期性和结构性赤字的性质,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香港无法单靠经济增长加速来缓解财政赤字。其次,香港在相当程度上掌控其赤字波动的主动权。最后,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的财政政策都已历经结构性变化,因而普遍面临结构性赤字的挑战。当前香港的结构性赤字处于颇高水平。文章表示,香港近年来的赤字水平偏高,在发达经济体中排名前列。赤字中大部分源自结构性赤字,不能单靠经济增长的被动方式来缓解,而需要主动调整财政政策。土地收入贡献了相当比例的财政收入,但其波动也造成高风险,而往往引发收入波动,因而需要实行更审慎的风险管理。土地收入减少,除了房价下跌以外,还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