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遗址争议 高金:不能忽视原住民被掠夺

高金素梅。(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1月10日电/“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9日审查“不义遗址保存条例草案”,朝野“立委”仍对于此草案从法案名称、时间界定多有分歧,对于是否采用“不义遗址”或改为“人权事件纪念场址”名称,以及时间定义是否限于威权统治时期,或应扩及清代与日据时期仍无共识,最终决议予以保留,建议再开公听会讨论共识。

  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引用《还我祖灵》一书强调,1930年日据时期许多原民先人当时被砍头示众,日军政府对台湾原住民更进行“三光政策”,此时谈不义遗址不仅是人权,还有土地权,不能忽视原住民族土地被掠夺的不公不义。

  中国国民党籍“立委”葛如钧向“文化部长”李远提问,“若曾经发生人权迫害的地点叫“不义遗址”,那么“挺戒严”的复辟言论是否可以称为“不义言论”?李远回应,“全台湾大家投票赞不赞成戒严,一定非常少的人赞成”认为随口说出挺戒严没有意义。“文化应是兼容并蓄,也有它的反省和批判”,希望草案的讨论不是互揭疮疤,不是带着仇恨痛诉。   此外,多位国民党籍“立委”认为“不义遗址保存条例草案”所定义的“不义遗址”时间,不应只限于“中华民国”之后,“立委”郑天财以原住民为例,强调在此土地上受到任何一个统治者的侵害都是不义,不应切割仅就“威权统治时期”反思。

  在草案名称上,国民党籍“立委”柯志恩建议将“不义遗址”改名为“人权事件纪念场域”,认为若社会要和解,就不应继续对分“正义”与“不正义”。国民党“立委”洪孟楷指出,不论主张人权事件纪念场域或不义遗址,重点都在“反省”,但反省错误不能一刀切。

  民进党籍“立委”林宜瑾则认为殖民创伤必须修复,但“转型正义处理的并不是殖民问题,而是国家的人权侵害”,是对“中华民国”的威权统治做检讨。“立委”张雅琳也强调须在当代陈述才能彰显对过去威权有所反省。 

高金素梅。(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1月10日电/“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9日审查“不义遗址保存条例草案”,朝野“立委”仍对于此草案从法案名称、时间界定多有分歧,对于是否采用“不义遗址”或改为“人权事件纪念场址”名称,以及时间定义是否限于威权统治时期,或应扩及清代与日据时期仍无共识,最终决议予以保留,建议再开公听会讨论共识。

  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引用《还我祖灵》一书强调,1930年日据时期许多原民先人当时被砍头示众,日军政府对台湾原住民更进行“三光政策”,此时谈不义遗址不仅是人权,还有土地权,不能忽视原住民族土地被掠夺的不公不义。

  中国国民党籍“立委”葛如钧向“文化部长”李远提问,“若曾经发生人权迫害的地点叫“不义遗址”,那么“挺戒严”的复辟言论是否可以称为“不义言论”?李远回应,“全台湾大家投票赞不赞成戒严,一定非常少的人赞成”认为随口说出挺戒严没有意义。“文化应是兼容并蓄,也有它的反省和批判”,希望草案的讨论不是互揭疮疤,不是带着仇恨痛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