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论:纪念台湾光复 铭记历史

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作者朱松岭)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条款》,正式接收台湾,宣告了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顽强斗争、抵御外侮、洗雪国耻、扬眉吐气的光辉时刻,也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伟大胜利的辉煌标志。它承载着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它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可忘却的共同记忆,更是台湾归属于中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铁证。每年10月25日的台湾光复纪念都提醒两岸同胞,要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团结、统一、奋起!

  然而,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却屡遭民进党当局的系统削弱和篡改。2001年,陈水扁执政期间,取消了岛内的法定假日“台湾光复纪念日”,进而废弃“光复节”,将其篡改为具有日本意味的“终战纪念日”。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全部取消了台湾当局主办的台湾光复节纪念活动。2020年,中国国民党邀请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等出席中国国民党举办的“台湾光复节”纪念活动,蔡英文办公室以所谓另有行程规划为由拒绝参加。

  时至今日,民进党当局不断削弱台湾光复的重要意义,不断消解“台湾光复纪念日”的神圣光环,为此不惜篡改历史教科书,编造论述。当前岛内历史教科书中用“媚日反中”意味浓厚的论述冰冷地陈述这一高光时刻,用所谓“接收”“移入”等毫无感情的用语刻意淡化台湾从日本非法统治下回归祖国怀抱的历史事实,妄图用这种方法培养“媚日情结”和“反中情绪”。赖清德上台以后,疯狂鼓吹新“两国论”,为了蒙蔽岛内民众,甚至不惜用“中华民国”借壳上市“台独”,将“中华民国”政治符号“台独化”,进一步混淆了岛内民众的视听。   台湾光复之前,众多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民进党当局却试图通过抹杀这段历史,粉饰日本的非法统治,完全背离了岛内同胞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之梦。这种行为不仅背离了历史正义,更将台湾社会推向分裂的危险境地。

  民进党当局系统性削弱和解构台湾光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文化上的篡改、历史上的背叛,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图谋,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系统的历史扭曲和文化侵蚀,破坏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记忆,用虚假的历史论证“台独”的正当性。民进党当局通过“去中国化”教育,刻意篡改抗战历史,曲解台湾光复的意义,甚至美化日本非法统治,抹杀台湾人民在反抗日本非法统治压迫中的英勇事迹。这种荒谬逆流,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台湾人民集体记忆的玷污。这种弱化光复、篡改历史教科书、编造理论论述等方式搞“去中国化”,妄图制造文化认同层面的分裂,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国历史的疏离感,妄图破坏两岸民众共同记忆的行为,不仅违背历史事实,也严重扭曲了台湾的真实身份。对于这种背离历史、违背事实的做法,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能容忍。

  民进党当局妄图用消解历史事件影响、篡改历史事实、建构“台独”谬论乃至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台独”目标,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法理上、法律上也是违反两岸相关规定和国际法文件的。   首先,《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白纸黑字规定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窃取”二字明确了日本占领台湾、澎湖列岛的非法性质,证明了中国对台湾、澎湖列岛毋庸置疑的主权。

  其次,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为了维护岛内同胞的合法权益,中央人民政府一再通过各种方式希望与台湾当局一道,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共同履行国际责任,但是民进党当局一意孤行,对大陆的倡议和呼吁置之不理,只想在“台独”立场下扩大自己的国际活动空间,根本不顾及岛内民众的福祉,反而不断编造理由制造悲情,诉诸国际舆论,恶化两岸关系,其心可诛。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岛内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二条也明确规定了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同属一个中国。这充分说明,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角度,无论是从国内法还是从国际法角度,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事实。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从源头上彻底封死“台独”势力兴风作浪的法律空间和历史空间。   历史真相不可篡改,民族记忆不容抹杀。面对民进党当局刻意篡改历史、抹杀民族记忆的行径,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有责任站出来,揭穿这些谎言,捍卫历史的真相,守护中华民族的共同民族记忆,维护两岸中国同胞的共同利益。历史是教科书,更是路标,它指引着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台湾光复不仅仅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件,更是一段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与共同奋斗的光辉记忆。两岸同胞有责任在这一共同记忆的基础上,抵制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分裂行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言行,共同捍卫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

  (作者朱松岭系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作者朱松岭)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条款》,正式接收台湾,宣告了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顽强斗争、抵御外侮、洗雪国耻、扬眉吐气的光辉时刻,也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伟大胜利的辉煌标志。它承载着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它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可忘却的共同记忆,更是台湾归属于中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铁证。每年10月25日的台湾光复纪念都提醒两岸同胞,要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团结、统一、奋起!

  然而,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却屡遭民进党当局的系统削弱和篡改。2001年,陈水扁执政期间,取消了岛内的法定假日“台湾光复纪念日”,进而废弃“光复节”,将其篡改为具有日本意味的“终战纪念日”。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全部取消了台湾当局主办的台湾光复节纪念活动。2020年,中国国民党邀请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等出席中国国民党举办的“台湾光复节”纪念活动,蔡英文办公室以所谓另有行程规划为由拒绝参加。

  时至今日,民进党当局不断削弱台湾光复的重要意义,不断消解“台湾光复纪念日”的神圣光环,为此不惜篡改历史教科书,编造论述。当前岛内历史教科书中用“媚日反中”意味浓厚的论述冰冷地陈述这一高光时刻,用所谓“接收”“移入”等毫无感情的用语刻意淡化台湾从日本非法统治下回归祖国怀抱的历史事实,妄图用这种方法培养“媚日情结”和“反中情绪”。赖清德上台以后,疯狂鼓吹新“两国论”,为了蒙蔽岛内民众,甚至不惜用“中华民国”借壳上市“台独”,将“中华民国”政治符号“台独化”,进一步混淆了岛内民众的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