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界人士:构建弘扬文化新格局

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海涵)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分论坛——四海文化论坛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两岸文化界人士在论坛上就“构建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新格局:两岸青少年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分享观点,他们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前系主任、淡江大学荣誉教授曾昭旭表示,只有中华文化能够继续承担起引领全世界人民重新走向康庄大道的责任。在世界众多文化中,只有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以感情为本,跟讲究认知理性的西方文化比起来,中华文化更富有弹性、适应力、融合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开发民族文化的根本动力,一起努力担负起时代责任。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汪诞平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宝贵资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而从两岸关系来讲,中华文化不仅是连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更是达成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先决条件。换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然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完成国家统一,更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副校长、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陈合成表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也是两岸同胞心中的根脉与归属。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交流很重要,如果不持续进行交流,两岸文化冲击会越来越大。

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前系主任、淡江大学荣誉教授曾昭旭(中评社 海涵摄)

  全国台联副会长王慧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也彰显了中华文化连结两岸同胞心灵的精神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进程中,追求统一、反对分裂始终是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卓新平表示,为了避免中国出现民族灾难、防止自伤元气的兄弟相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弘扬我们自己悠久的传统文化来铸牢我们的民族共识,以这种民族共同体及文化共同体意识来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和平久安。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护本固基,以民族自强、文化自信的意识来维护我们的民族一体,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及发展,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需要我们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并应于此彰显我们的智慧才能。

  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连接古今。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希望两岸同胞同心同行,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把握好历史的接力棒,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汪诞平(中评社 海涵摄)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副校长、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陈合成(中评社 海涵摄)

全国台联副会长王慧(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卓新平(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 海涵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海涵)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分论坛——四海文化论坛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两岸文化界人士在论坛上就“构建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新格局:两岸青少年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分享观点,他们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前系主任、淡江大学荣誉教授曾昭旭表示,只有中华文化能够继续承担起引领全世界人民重新走向康庄大道的责任。在世界众多文化中,只有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以感情为本,跟讲究认知理性的西方文化比起来,中华文化更富有弹性、适应力、融合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开发民族文化的根本动力,一起努力担负起时代责任。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汪诞平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宝贵资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而从两岸关系来讲,中华文化不仅是连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更是达成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先决条件。换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然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完成国家统一,更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副校长、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陈合成表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也是两岸同胞心中的根脉与归属。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交流很重要,如果不持续进行交流,两岸文化冲击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