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沙利文卸任前再谈美中长期共存

美国安顾问沙利文(左)谈美中在竞争中追求长期和平共存 GZERO视频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9日电(记者余东晖)拜登政府在与中方竞争博弈两年多后达成内部共识:对华竞争没有终局,不要想对华政权更迭,美中应追求长期和平共存。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在即将下台之际,再度强调了这种对华战略观。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7日在纽约与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就美国国家安全状况举行对话。再过一个多月,沙利文即将因为美国政府更替而下台,这个对话可视为他对担任美国国安顾问四年的总结。对华战略作为重点议题,被频频提及。

  四年来,美中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拜登政府高官最近在总结执政经验时,纷纷重拾“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论调,自诩其“投资、结盟、竞争”的对华战略获得成功。相比之下,作为这种战略的制定者之一,沙利文的表态却显得相对温和。

  沙利文指出,美中关系需要管理,其长期战略前景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这意味着美国的政策不应该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而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政策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上:第一,中国确实寻求成为世界领先大国。他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二,无论发展轨迹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和中国都必须学会作为世界大国共存。

  沙利文表示,拜登政府试图同时做这两件事:一方面,让美国处于非常强大的竞争地位,保护技术,增强威慑力,加强经济实力,支持朋友;另一方面,有能力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以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将是未来美中关系的一个持续方面。我们在中美关系上所采取的措施,已经大大增强了美国的地位。”沙利文称。

  从拜登政府执政初期的安克雷奇会谈开始,沙利文就是对华策略的主要制定者,但当时他与国务卿布林肯“并驾齐驱”,布林肯是主谈者。美中关系彼时风波不断,低谷徘徊。到了拜登政府执政的下半期,沙利文成为对华策略的主导者,他与王毅之间的“高层战略沟通”机制成为处理美中关系的主渠道,2023年5月份的维也纳“沙王会”被外交学界视为美中关系止跌企稳的转折点。

  沙利文表示,他每隔几个月都要与王毅进行长时间深入对话,2024年对话与2022年对话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更多地是在向对方提问——我们的极限是什么?我们的界限是什么?我们要把事情带到哪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话比以前更加具有探究性。这种对话不是交换策略,而是试图瞭解彼此在做什么,以及各自采取行动的实际左右界限是什么。

  沙利文称,美中之间曾有一场大辩论,美方的观点是:我们可以竞争,也可以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合作。中方的观点是:如果你们一心想竞争,那我们为什么要与你们合作?但现在随着时间推移,双方都认识到:一方面,有管理的竞争包含着无情而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利益一致、必须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最近两位领导人达成共识:核武器始终要掌握在人类手上,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控制。

  拜登政府在展开对华外交,追求“有管理的竞争”,“避免竞争滑向冲突”的过程中,美国“鹰派”多有诟病。有人批评拜登政府追求对华“大国共存”的战略,认为这将导致失败或投降主义,暗示应当对华追求“政权更迭”。前议员加拉格尔最近就在《外交事务》上写过这样的文章。
 
  沙利文明确表示不同意加拉格尔这种“在华盛顿相当突出的思想流派”的观点。他认为,在未来几年,华盛顿将会就如何与中国竞争出现辩论,有的人认为竞争没有终局,只能保持稳定的竞争状态;有的人认为要通过竞争谋求推翻中国执政党。

  此时布雷默插话:美中之间之所以承认双方可以进行有管理的竞争,并在合作方面有所进展,是因为当今美国政府的观点是,美国终究不会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中国的立场也将大不相同。沙利文回应说:那势必引起相当剧烈的反应,将会出现相当大的不稳定。

  即便同是拜登政府内部处理对华关系的高官,布林肯的态度与沙利文也有所不同。布林肯最近两天也分别接受《外交事务》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会长弗洛曼的访谈,总结其当国务卿四年的“对华外交遗产”时,大谈美国如何强化盟友关系,在台湾等问题上一起对华施压。布林肯最近还把将中国与俄罗斯、朝鲜、伊朗同列为“轴心国”。

  地缘战略风险专家布雷默似乎对布林肯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以中国近期在中东问题上表现低调为例,问沙利文:美国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努力将中国视为一个希望拥有更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国家呢?

  沙利文换了一种方式回应: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更加团结令美国感到担忧,但中国最终完全服从这一同盟并不是注定的。美国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塑造中国做出选择的环境,世界应敦促中国“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赞成特朗普最近提出的“中国可以帮助”实现俄乌和平的说法。

  在美国对华强势竞争的大环境下,美国高官说中国的任何好话,都有可能被视为“政治不正确”。因此当布雷默问:与中国人多年打交道,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什么?沙利文笑答:“我必须考虑一下,我担心今天给你的任何答案都会让我陷入麻烦。”布雷默说:“你只有几周时间惹麻烦。”明年1月20日将卸任的沙利文说:“是的,1月21日再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然而,在对话的最后,沙利文还是似乎不经意地说出了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什么:通过与中方深入交谈,我发现中国人倾向于将地缘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成功视为与教义或某种叙事无关。他们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有强大的朋友和不那么强大的敌人吗?我们是否陷入了战争?我们的国土是否正受到恐怖分子或其他势力的袭击?我们在技术、经济、供应链等方面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30多年来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心态。我认为,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动荡的世界,美国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还要考虑我们如何应对当下的重大挑战。”沙利文说道。

美国安顾问沙利文(左)谈美中在竞争中追求长期和平共存 GZERO视频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9日电(记者余东晖)拜登政府在与中方竞争博弈两年多后达成内部共识:对华竞争没有终局,不要想对华政权更迭,美中应追求长期和平共存。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在即将下台之际,再度强调了这种对华战略观。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7日在纽约与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就美国国家安全状况举行对话。再过一个多月,沙利文即将因为美国政府更替而下台,这个对话可视为他对担任美国国安顾问四年的总结。对华战略作为重点议题,被频频提及。

  四年来,美中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拜登政府高官最近在总结执政经验时,纷纷重拾“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论调,自诩其“投资、结盟、竞争”的对华战略获得成功。相比之下,作为这种战略的制定者之一,沙利文的表态却显得相对温和。

  沙利文指出,美中关系需要管理,其长期战略前景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这意味着美国的政策不应该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而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政策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上:第一,中国确实寻求成为世界领先大国。他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二,无论发展轨迹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和中国都必须学会作为世界大国共存。

  沙利文表示,拜登政府试图同时做这两件事:一方面,让美国处于非常强大的竞争地位,保护技术,增强威慑力,加强经济实力,支持朋友;另一方面,有能力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以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