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鹤龄语中评:国民党必须与赖的论述做区隔

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0月14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双十谈话,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的说法本质上还是两岸互不隶属的“两国论”,战略不变、战术改变,要注意的是,赖的“中华民国”论述有争取泛蓝乃至于中心选民的企图心,有意掩盖过蓝营的论述,甚至宣称与蓝营主张相同,国民党方面若无法做出区隔,可能因此被稀释掉。

  赖清德被解读是抢国民党神主牌,袁鹤龄认为,赖开始谈“中华民国”,对蓝营是危机也是转机,国民党要拿出勇气去阐述真正符合“一中宪法”框架之下的“中华民国”,既然绿营要碰触“中华民国”,就避不了两岸渊源,蓝营要设法提出论述去挑战赖的“半套”“中华民国”,施压冻结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现任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分析赖清德双十谈话,袁鹤龄表示,赖身为“台独”基本教义派,自诩为务实“台独”工作者,其实谈话的本质还是在主张“台独”,只是用“中华民国”作为包装,也就是说,战略不变,但战术改变,以更具灵活且弹性的方式偷渡“台独”。   袁鹤龄指出,赖清德双十谈话提到“中华民国”有8次,“中华民国台湾”有2次,从数字上来看起来,赖刻意凸显“中华民国”,甚至是提到台湾之前,因为赖显然知道,“中华民国”这4个字对所谓的统派也好,或者泛蓝的民众、中间选民也好,是较被接受的说法,尤其台湾内部的“独派”毕竟偏少数,赖如此论述,想必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

  袁鹤龄认为,赖的说法是讲给3种类型的人听,分别告诉美国、告诉中国大陆、告诉台湾民众。赖藉此展现其未打算过度挑动两岸敏感神经。

  他说,赖的讲话也符合了美国期待,美国在赖清德演说之后,出面要求中国大陆克制,同时也重申美国不支持“台独”的立场,维持一个中国政策,所以赖清德的讲法至少没有暴冲,未过度倾向“台独”论,让美国有一些弹性空间。

  袁鹤龄说,赖清德同时藉此扩大选民支持光谱,赖正面承认“中华民国”113年,同时又强调在台湾生根75年,就是要争取所谓“中华民国”派的认同感,尤其赖渐渐地将“‘中华民国′等于台湾”的概念带入,独派的人或许无法接受,但也不是无法理解,甚至可以获得大部分倾向两岸维持现状的民众认同,这正是赖清德的政治盘算。

  值得注意的是,袁鹤龄指出,赖的“中华民国”论述有争取泛蓝乃至于中心选民的企图心,有意掩盖过蓝营的论述,甚至宣称与蓝营主张相同,国民党方面若无法做出区隔,可能因此被稀释掉。   袁鹤龄认为,国民党要有勇气去阐述真正符合“一中宪法”框架之下的“中华民国”,既然绿营要碰触“中华民国”,就避不了两岸渊源。赖清德尝试定义新的两岸关系,但无论赖如何强调“中华民国”在台湾生根75年,不凸显“台独”主张,终究得处理民进党的“台独党纲”,此外,“中华民国”建立在“一中宪法”的框架下,显然无法与“两岸互不隶属”呼应,赖清德要如何自圆其说?这都是蓝营可以挑战的地方。

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0月14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双十谈话,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的说法本质上还是两岸互不隶属的“两国论”,战略不变、战术改变,要注意的是,赖的“中华民国”论述有争取泛蓝乃至于中心选民的企图心,有意掩盖过蓝营的论述,甚至宣称与蓝营主张相同,国民党方面若无法做出区隔,可能因此被稀释掉。

  赖清德被解读是抢国民党神主牌,袁鹤龄认为,赖开始谈“中华民国”,对蓝营是危机也是转机,国民党要拿出勇气去阐述真正符合“一中宪法”框架之下的“中华民国”,既然绿营要碰触“中华民国”,就避不了两岸渊源,蓝营要设法提出论述去挑战赖的“半套”“中华民国”,施压冻结民进党的“台独党纲”。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现任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分析赖清德双十谈话,袁鹤龄表示,赖身为“台独”基本教义派,自诩为务实“台独”工作者,其实谈话的本质还是在主张“台独”,只是用“中华民国”作为包装,也就是说,战略不变,但战术改变,以更具灵活且弹性的方式偷渡“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