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玄:两岸产业应突破瓶颈开展更大格局融合
中评社厦门12月10日电(记者卢哲)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两岸产业面对新的情势,应采取新的思维,突破现有瓶颈、克服环境限制,开展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合作发展。
此次峰会年会主题为“打造两岸新时代产业链 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峰会各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专题论坛及年会总结等活动。700多位两岸工商界人士参会。
在9日上午举行的年会开幕式上,刘兆玄致辞说,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打造两岸新时代产业链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这也是峰会近年来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的策略方向。一年来,峰会各产业小组依循这个方向,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在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方面、生技医药产业交流合作方面、在节能环保产业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具体的进展,各产业小组努力推动工作,达成很多具体成果。
刘兆玄提到,全球政经环境迅速恶化,影响两岸经贸正常往来。他说,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加剧,新冠疫情肆虐,对地球环境的维护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前所未见的巨大冲击,再加上人工智能、数字网络和生物医疗等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型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领导世界的若干大国缺乏关怀全球人类福祉的开阔心胸和责任担当,甚且肆意采取诸如关税壁垒、科技管制、经济制裁和金融干预等片面的手段,图谋自利或报复反制,使原本以规则为导向的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迅速崩坏,全球经贸发展恐将长期陷入低成长、高震荡的混乱危局。
刘兆玄表示,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剧烈震荡和全球经济势力起伏消长的重大变局,两岸的经贸交流自然也会受到波及。台湾对大陆(含香港)的出口,过去十年来呈现稳定的成长,2020年占台湾总出口比重曾达到43.9%的高峰,近年来则逐年减少,2024年1至10月期间已降为31.5%;同一期间台湾自大陆进口占台湾总进口的比重,也由2020年的22.6%高峰降到2024年1至10月的20.3%。台商对大陆投资,2015年曾达到109亿美元的高峰,之后逐年递减,2019年降为41亿美元,2023年更下滑至30亿美元,2024年1至10月也仅有34亿美元,衰退趋势甚为明显。刘兆玄说:“两岸贸易和投资比重同步大幅下跌的现象,反映了近年来国际供应链快速转移、两岸产业重新分工,以及台商布局策略有所转变等诸多因素迭加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刘兆玄提出,两岸产业应采取新的合作思维来应对严峻的经济环境挑战。他认为,大陆传统产业逐渐外移和被迫与美欧市场脱钩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大陆方面除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和西北部有序梯度转移、扩大内需消费市场和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等政策之外,也正致力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和加速产业链的自主化和在地化。两岸产业面对新的情势,应采取新的思维,突破现有瓶颈、克服环境限制,开展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合作发展。
刘兆玄提出六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扩大两链融合发展提升双方合作层次。刘兆玄表示,峰会已选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优先推动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过去两岸产业链的合作层次偏低,台企与大陆产业生态圈融合程度不足。目前大陆致力发展自主强韧的产业供应链,应该是推动双方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一个新契机。事实上,台企在资通讯、数据中心、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数字网络、人工智能、生医健康、绿色低碳等具有发展远景的产业,拥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扎实的发展基础,在全球相关的产业链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我呼吁大陆产业应更加重视台企的关键价值和合作潜力,同时也期待大陆主管部门给予更强力的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新时代两岸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第二、协助台商参与信创强化自主产业体系。刘兆玄表示,大陆2020年开始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产业”政策,以实现信息产业链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此一政策对加速大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信息产业链的发展甚为关键,也隐含新的商机。刘兆玄说,多年来台湾信息业者在大陆研发技术和制造产品,对大陆信息产业链的建立和接轨全球市场作了相当的贡献。目前大陆正在积极建立自主产业链,台商盼能进一步强化两岸产业链的融合。建议大陆方面积极协助台企加入大陆信创产业链,促进两岸信息产业提升合作层次、加深融合程度。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开展绿色经济合作。刘兆玄表示,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台湾的资讯产业已建立了全球竞争优势,近年来也积蓄了提供软硬体整合加值服务的能量,包括基础架构、平台服务和云端及AI应用等方面。大陆则享有市场规模、海量数据和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双方可进行深度的产业融合和研发合作,并携手进军海外市场。在绿色经济合作方面,两岸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困境,应共同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途径。台湾从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或产品生产的业者,可参与大陆新能源、电动车、环保材料、环保技术、绿色农业等产业链的合作。刘兆玄表示,建议大陆方面在各产业园区内设立专区或平台,让台湾的新能源和环保业者,有机会与大陆相关设备和技术的需求者进行合作对接。
第四、顺应台商策略转变采取有力支持措施。刘兆玄建议大陆方面参考台商投资布局策略的转变,协助台商在大陆进行研发和行销活动、拓展服务业等多元化事业领域,以及在大陆资本市场进行筹融资。
第五、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携手进军海外市场。刘兆玄表示,过去一年来峰会积极参与各省市办理的论坛、展览和参访活动,大大地促进了峰会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交流。未来峰会除了要持续扩大与各地交流合作之外,也可进一步探索协助台企参与大陆区域经济发展、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 市场的具体途径。
第六、支持福建探索新路推动古雷宁德项目。刘兆玄表示,国务院于2023年12月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线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到要“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动力电池集群”。刘兆玄说,“古雷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峰会促成的重要项目,对两岸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指标意义。该项目自2022年12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现仍存在若干困难,盼大陆方面能继续协助解决,使项目得以顺利运营,达成既定的政策目标。他说,“宁德动力电池集群”与峰会积极推动的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密切相关。峰会台湾方面将尽速与宁德时代联系,共同探索与台湾产业进行合作的可行性,未来还需要能源小组和智能小组共同参与推动。
刘兆玄表示,面对国际情势剧变的挑战,以及两岸经贸往来的低迷,两岸产业的合作不宜故步自封、踟蹰不前,反而更应要认清局势、迎难而上,采取更高的战略思维,致力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深化融合发展。大陆面对国际经济情势的剧烈变化,已厘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政策,将依循产业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以及投资和贸易体制机制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途径,致力提升大陆经济的长远发展。刘兆玄说,两岸的企业家均应深入瞭解其政策内涵,确实掌握潜在的合作商机。期待两岸企业家能与峰会携手前行,一起面对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势,积极擘划新的产业布局、探索新的合作契机。“深信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必定可以使两岸产业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未来发展的远景越来越好!”
中评社厦门12月10日电(记者卢哲)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两岸产业面对新的情势,应采取新的思维,突破现有瓶颈、克服环境限制,开展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合作发展。
此次峰会年会主题为“打造两岸新时代产业链 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峰会各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专题论坛及年会总结等活动。700多位两岸工商界人士参会。
在9日上午举行的年会开幕式上,刘兆玄致辞说,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打造两岸新时代产业链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这也是峰会近年来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的策略方向。一年来,峰会各产业小组依循这个方向,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在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方面、生技医药产业交流合作方面、在节能环保产业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具体的进展,各产业小组努力推动工作,达成很多具体成果。
刘兆玄提到,全球政经环境迅速恶化,影响两岸经贸正常往来。他说,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加剧,新冠疫情肆虐,对地球环境的维护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前所未见的巨大冲击,再加上人工智能、数字网络和生物医疗等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型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领导世界的若干大国缺乏关怀全球人类福祉的开阔心胸和责任担当,甚且肆意采取诸如关税壁垒、科技管制、经济制裁和金融干预等片面的手段,图谋自利或报复反制,使原本以规则为导向的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迅速崩坏,全球经贸发展恐将长期陷入低成长、高震荡的混乱危局。
刘兆玄表示,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剧烈震荡和全球经济势力起伏消长的重大变局,两岸的经贸交流自然也会受到波及。台湾对大陆(含香港)的出口,过去十年来呈现稳定的成长,2020年占台湾总出口比重曾达到43.9%的高峰,近年来则逐年减少,2024年1至10月期间已降为31.5%;同一期间台湾自大陆进口占台湾总进口的比重,也由2020年的22.6%高峰降到2024年1至10月的20.3%。台商对大陆投资,2015年曾达到109亿美元的高峰,之后逐年递减,2019年降为41亿美元,2023年更下滑至30亿美元,2024年1至10月也仅有34亿美元,衰退趋势甚为明显。刘兆玄说:“两岸贸易和投资比重同步大幅下跌的现象,反映了近年来国际供应链快速转移、两岸产业重新分工,以及台商布局策略有所转变等诸多因素迭加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