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平:国际净零趋势会让台企竞争力堪虑
中评社南投12月10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湾自2025年起,将全面实施碳费课征,台“经济部”认证的净零碳规划管理师路畅平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随着全球迈向净零碳排的趋势,台湾的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碳排放压力,尤其受到台湾能源政策的局限,导致产业碳足迹高居不下的问题,使得台湾在全球净零趋势中处于不利地位,不仅对产业竞争力带来隐忧,也对整体经济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
路畅平,亚洲大学休闲与游憩管理研究所硕士,为台湾首波1500名取得官方净零碳规划管理师证照资格者,在邦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循环经济计划主持人”,兼任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讲师、大叶大学茶产业讲师等职,曾任台湾苹果日报召集人。
针对台湾明年起课征碳费,路畅平表示,按照台湾现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政策,在台生产的所有企业,包括营利、财务状况、成本、竞争力等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他以台塑化与中钢为例,一旦开始征收碳费,对相关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将造成严重冲击,台塑化每年可能需缴纳约新台币122亿元的碳税,而中钢的缴纳金额则高达98亿元,几乎相当于其全年净利的两倍。这样的税负压力将迫使企业削减获利,甚至影响投资者信心。
此外,路畅平提到,台湾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使得碳税成本不仅限于境内,对外的产业经争力也会受到影响,欧盟于2023年起逐步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针对钢铁、铝材、水泥、化肥等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根据欧盟资料显示,预计台湾出口欧盟的相关产品,平均成本将因此上升10%至15%。这对于已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台湾产业而言,无疑是再增一大挑战。
路畅平指出,台湾的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碳排放量在亚洲主要区域当中居高不下,能源政策堪称是台湾碳足迹问题的核心症结,因为民进党政府一方面反对核能,另一方面在发展再生能源的效率却不彰,到目前为止,火力发电仍高达整体能源结构的八成,再生能源占比不足二成,导致在台生产的企业都无法降低碳足迹。
他提到,核能在欧盟已被认定为乾净能源,但台湾长期以来对核能的排斥使其错失减碳契机。不仅如此,台湾的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效率低下与生态影响的争议。例如,政府为了推动光电发展,大量农地被改为太阳能板设置区,但却仅能提供有限的电力,生态与经济成本高昂,打着环保实事上却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多伤害。
路畅平强调,绿能政策需要更多整体规划,要避免无谓的意识形态,牺牲环境与产业发展等长期利益。面对台湾执政当局“不可逆”的非核能源政策,台湾产业要自我救济减少碳足迹,可效仿国际趋势,增加对绿色材料与低碳制程的投资,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碳中和”联盟,以尽可能的降低整体碳税负担。
路畅平表示,除了上述产业面临碳税课征所产生的营运压力,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也会受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逐渐重视产品的碳足迹,外资对台湾供应链的信心也恐怕动摇,若台湾企业无法有效减少碳排放,将导致下游产品面临高额的碳税课征,供应链的稳定性将受到冲击,国际企业可能因此选择其他低碳排的供应商,台湾的出口竞争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他呼吁,台官方要应对相关危机,台湾企业也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透过碳足迹认证与碳权交易等机制,降低产品的碳排放量。同时,政府应加强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普及,支持企业完成低碳转型。此外,面对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台湾必须承认过去能源政策的局限并果断采取行动,务实面对采用核能的可能性,台湾才能在这场全球减碳竞赛中站稳脚步。
中评社南投12月10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湾自2025年起,将全面实施碳费课征,台“经济部”认证的净零碳规划管理师路畅平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随着全球迈向净零碳排的趋势,台湾的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碳排放压力,尤其受到台湾能源政策的局限,导致产业碳足迹高居不下的问题,使得台湾在全球净零趋势中处于不利地位,不仅对产业竞争力带来隐忧,也对整体经济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
路畅平,亚洲大学休闲与游憩管理研究所硕士,为台湾首波1500名取得官方净零碳规划管理师证照资格者,在邦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循环经济计划主持人”,兼任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讲师、大叶大学茶产业讲师等职,曾任台湾苹果日报召集人。
针对台湾明年起课征碳费,路畅平表示,按照台湾现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政策,在台生产的所有企业,包括营利、财务状况、成本、竞争力等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他以台塑化与中钢为例,一旦开始征收碳费,对相关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将造成严重冲击,台塑化每年可能需缴纳约新台币122亿元的碳税,而中钢的缴纳金额则高达98亿元,几乎相当于其全年净利的两倍。这样的税负压力将迫使企业削减获利,甚至影响投资者信心。
此外,路畅平提到,台湾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使得碳税成本不仅限于境内,对外的产业经争力也会受到影响,欧盟于2023年起逐步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针对钢铁、铝材、水泥、化肥等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根据欧盟资料显示,预计台湾出口欧盟的相关产品,平均成本将因此上升10%至15%。这对于已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台湾产业而言,无疑是再增一大挑战。
路畅平指出,台湾的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碳排放量在亚洲主要区域当中居高不下,能源政策堪称是台湾碳足迹问题的核心症结,因为民进党政府一方面反对核能,另一方面在发展再生能源的效率却不彰,到目前为止,火力发电仍高达整体能源结构的八成,再生能源占比不足二成,导致在台生产的企业都无法降低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