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45年 夏立平谈中美台海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夏立平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及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郭至君)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美国研究学会副会长夏立平教授日前出席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当前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美国大选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夏立平认为,中美双方现在在两国关系稳定上是有交集的,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大的冲突,更不希望台海地区爆发战争。

  夏立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创始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智库首席专家。教育部备案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法学硕士。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国家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国防教育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政治学)成员、上海市台湾工作办公室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监事、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专长为亚太安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军备控制、中国对外战略等。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美斗而不破 美国出现对华政策“反思派”

  中评社记者:现在一些人用“斗而不破”来形容中美关系,您认为这样概括准确吗?中美怎样能够真正做到“斗而不破”?

  夏立平:中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稳定、改善、发展,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关系还是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是,美方现在只重视管控分歧竞争。不过,双方在中美关系稳定这一点上是有交集的,从实践来看,当前中美关系相对稳定,“斗而不破”还是可以用的,因为现在美国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这两场战争中耗费很多,它不想再有第三场战争了,特别是拜登政府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出发,认为这两场战争如果能够停下来,对民主党的竞选才是最有利的。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有专门一场“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的平行论坛,我全程参加,我认为中方对中美关系当前形势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都表达地很清晰。   中评社记者:您怎么看几位美方学者在本届北京香山论坛上的发言?

  夏立平:美方几个学者基本上是从学者和学术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的,所以双方虽然也有唇枪舌剑,但是总体上,双方都是在寻求怎样能够进一步稳定中美关系。现在美国国内其实已经出现了“反思派”,虽然人数较少,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反思。从特朗普2017年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施加高关税进行打压开始,美国陆续对中国使用了“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去风险”等政策,虽然对中国造成了一定伤害,但实际上它自己也受到损害。美国国内有一派认为应该用冷战的办法把中国搞垮,更极端的还有用热战把中国打垮,但是还是有一派现在进行反思,这是当前出现的一点改变。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试错的社会,包括在对华政策上,如果出现问题,是会进行调整和改变的。

  美国两党现在存在一个较大的共识,即跟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这个决定了中美关系现在处在一个战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会持续10年甚至更长。但是美国也讲实际,它使用各种办法来打压中国,但是中国还是能够稳定发展。如果我们GDP总量能够超过美国,在大多数高科技、先进科技领域能够赶超美国,美国就不得不要转过头来跟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

  这在冷战时期就是如此。在太空领域,苏联研发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就宣扬苏联威胁,一定要与苏联进行竞争并赢得竞争,但是实际上到冷战后期,美苏在太空领域就开展了合作。在核武器军备领域也是如此,当时美苏双方互相竞争,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美方不得不与苏联达成军控协议,甚至在冷战结束之后达成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因为当时美苏核武器加起来已经超过4万枚,能够把世界毁灭好几遍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势比人强”。现在,美国要跟我们竞争,当然中国希望是像奥运会赛跑一样的良性竞争,但是美国一定要采取拳击的办法,甚至更强有力的手段打垮中国。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稳定发展,美国将来会不得不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   解决台湾问题需“三势”美国不希望台海爆发战争

  中评社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台海局势?

  夏立平:实际上在台湾问题上也是这样的,美国不希望在台湾问题上再爆发一场中美冲突。说实话,如果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对我们并没有军事优势,甚至可能会败在中国手下。所以现在在台海问题上,它一方面要利用台湾来制约中国大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扬中国大陆的威胁。另外一方面,也对赖清德有一定的担心,担心管控不住他的“台独”步伐。所以美国现在也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不让赖清德在美国本土过境。但还是要利用赖清德来挑点事端,尽量模糊、淡化赖清德讲话和政策上的“两国论”色彩。不管怎么说,美国不希望台海爆发战争。

  当前,中央“和平统一”大政方针的旗号还在,我们现在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赖清德上台之后,通过政治谈判来实现和平统一已经非常艰难。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势逼统”。什么是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势。

  “势”有几个阶段,首先是“蓄势”,中国大陆必须做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完全准备,准备得越好,越能够实现和平统一。中国大陆综合国力要争取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第二个阶段是“谋势”,要把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方案都设计好,一旦出现有可能“以势逼统”的时候,要非常快地顺势抓住,因为这个机会也许是稍纵即逝的。我们要壮大自身实力,同时对待复杂的外部环境既要有军事威慑,也要做政治谋略的各种工作。对台湾岛内一定要做争取的工作,如果大陆很多省市的人均GDP超过台湾,社会治理优于台湾,医疗健康保障超过台湾,那么何愁不能和平统一?第三个阶段是“运势”,一旦出现统一的时机,必须以极快的步骤把握时机通过高度智慧的运作实现“以势逼统”,这需要有非常强的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以及非常巧妙的方略和灵活的策略。
现在在台湾问题上对待美国,我们要做到如果美国和“台独”势力敢再往台湾独立的方向走一步,我们就更多地朝祖国统一的方向再推进一步,在实现武力统一台湾的准备上更往前推进一步。而且,我们需要一个一体化的战略,既要有军事威慑,也要有各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快推动两岸融合。现在中国大陆对台海局势的控制能力在上升,当然,现在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我觉得关键是今后10年,如果中国能够在GDP总量上超越美国,在大多数先进高科技方面赶超美国,军事威慑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想两岸关系就会朝着统一的方向进一步前行。   我觉得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他说两国是“共同演进”,中美两国都需要改变自己。我们改变自己要按照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我们这个目标下,台湾问题的解决要服从于大局,服从于这个目标。祖国统一是中国实现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到2049年之前是可以实现的。美国也必须改变自己,抛弃霸权观念、强权政治逻辑、丛林法则和冷战思维,接受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

  我们在外交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有理、有力、有节,这个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的外交也逐渐更加成熟,我们要通过外交工作来促使台湾问题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逐步前行,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与刚才讲的“以势逼统”是相关的,从现在开始,刚才提到的“三个势”是可以融合在一起进行的。

  美国国内问题日益严重贺锦丽可能会以极微弱优势胜选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您怎么看待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夏立平:这次美国大选也会对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会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他对中国继续加高关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台湾问题上,他的政策会往什么方向调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朗普有可能让日本更多插手台湾问题,特别是让日本的防务力量更多地向台湾倾斜。当然,他也有可能把台湾变成一个弃子用来和中国大陆进行交换。如果是贺锦丽上台,基本上会继续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但是贺锦丽政府有可能会微调美国的对华政策,你看她选的副总统就知道。一般情况下,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要把他的全部材料经过仔细研究才能够确定,她选择的副总统——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Tim Walz)在中国的经历她肯定是事先知道的,这证明她是考虑到这一点,至少她认为这个经历不会对她的选举有什么伤害,还可能对她将来的对华政策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白人对霸权的概念和其他非白人是很不一样的,和中国人更是完全不一样的。白人对霸权的概念就是丛林法则、零和思维,而中国人是讲“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记得2012年的时候,我在联合国总部参加国际武器贸易条约谈判,间隙休息的时候,我就跟着导游和其他游客在联合国大楼里头参观,整个团大概三四十个人,基本上都是白人,中途导游就问我们,如果现在只有三块巧克力,其他吃的都没有,你们怎么选择?中国人的基本思维一般是三块巧克力大家分一分,然后再去想办法找其他吃的。可是,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白人男孩,他的答案是“fight”,就是要抢到手。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白人跟中国人的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现在为了维护它的自身霸权,对中国的崛起非常忧虑,甚至到了恐惧的地步。

  美国非白人也许会有些不一样,而且到了2044年,美国非白人的总数要超过白人。特朗普的粉丝基本上都是白人的中下阶层,所以这一次选举可以说是白人为了继续主导美国社会和其他人种的最后一次争夺。如果这一次他输了,基本上白人很难再有拿回主导权的机会,所以对白人来讲可谓是“拼死一搏”。如果贺锦丽大胜,那美国国内秩序会比较平稳过度到她上台执政,但贺锦丽如果只是以微弱优势胜选的话,我认为美国国内会出现大的动乱。

  美国现在自己国内的问题——政治极化、毒品问题、无家可归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会影响到美国的对外政策。所以特朗普说“American First”,为得是只关注国内,考虑怎样能够弄到更多的钱让产业回流。冷战结束后,美国重视金融的发展,产业的空心化可以说是必然的,是很难逆转的。现在特朗普最受欢迎的主张是应对移民问题,是他政治上赢得支持的最重要的政策主张。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回归,美国的人工成本非常高,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并没有增加,甚至是在减少。而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非常大,美国现在对中国在美国的科学家进行打压也产生了反作用,促使很多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这些实际上都对美国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总的来说,美国当前这种社会情况、政治情况,使得它的对外政策减少了金钱的投入,处理外交问题的实力在下降,精力和注意力也不得不分散。   中评社记者:在您看来,贺锦丽有多大的几率胜选,或者说她是否能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夏立平:我觉得她能。现在美国有一些预测说将来会有女性领导者上台。另外,其实现在共和党内部建制派很多反对特朗普,美国大部分知识分子都不支持他,虽然特朗普有“铁粉”,中下阶层的白人誓死捍卫他。其实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基本盘都是在47%左右,现在就要看贺锦丽与特朗普对中间选民的争取。特朗普基本上比较难争取中间选民,而贺锦丽对中间选民中的那些女性选民、少数族裔选民、知识分子选民是有吸引力的。总体来看,我预测贺锦丽将以极微弱优势取胜,然后美国国内发生内乱,暴力事件可能频出,所以美国接下来几个月是有好戏看的。

  (此专访为中评社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夏立平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及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郭至君)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美国研究学会副会长夏立平教授日前出席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当前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美国大选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夏立平认为,中美双方现在在两国关系稳定上是有交集的,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大的冲突,更不希望台海地区爆发战争。

  夏立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创始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智库首席专家。教育部备案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法学硕士。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国家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国防教育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政治学)成员、上海市台湾工作办公室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监事、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专长为亚太安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军备控制、中国对外战略等。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美斗而不破 美国出现对华政策“反思派”

  中评社记者:现在一些人用“斗而不破”来形容中美关系,您认为这样概括准确吗?中美怎样能够真正做到“斗而不破”?

  夏立平:中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稳定、改善、发展,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关系还是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是,美方现在只重视管控分歧竞争。不过,双方在中美关系稳定这一点上是有交集的,从实践来看,当前中美关系相对稳定,“斗而不破”还是可以用的,因为现在美国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这两场战争中耗费很多,它不想再有第三场战争了,特别是拜登政府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出发,认为这两场战争如果能够停下来,对民主党的竞选才是最有利的。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有专门一场“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的平行论坛,我全程参加,我认为中方对中美关系当前形势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都表达地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