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智库举办研讨会 为巩固航运中心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2月3日电(记者 段晓鲁)12月2日,香港城市智库联同各界举行研讨会,目的是为了凝聚香港各界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为香港特区政府建言献策。

  出席的嘉宾包括,城市智库召集人、观塘区议员洪锦铉,理大高级讲师、城市智库香港经济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总监袁尚文,亚洲邮轮及游艇业协会香港召集人杨梓呈,中华纵横学术社社长、香港高级国际关系研究会召集人、律师曹希圣,城市智库研究员、选举委员会委员陈晓锋,香港物流商会常务副主席、香港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监事长黄鹏,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常务委员兼物流政策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于承忠。

  陈晓锋表示,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持续扩大,香港迎来了港航业发展的光辉时期。1997年,香港以1440万TEU的集装箱输送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地位一直延续至2004年。然后,随着新加坡、上海等新兴港口崛起,香港的排名逐渐下滑。尽管如此,香港作为老牌国际航运中心,依然具备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如商贸自由港政策、高效的国际航运服务和金融业、完备的国际航运人才队伍等。

  陈晓锋亦表示,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首先,改革现有的航运管理机构,成立更高层次的谘询机构,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和长远发展策略。其次,加大推广航运服务税务宽减措施,优化税务优惠制度,壮大本地航运的生态圈。此外,要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提供智慧化航行安全措施,提升船只航行检查系统。

  杨梓呈表示,香港的岛屿很多,供有263个可登陆岛屿,这增加了游艇活动的范围,比起新加坡,香港游艇的发展更具有优势。游艇发展与航运发展息息相关,包括在保险、金融等方面,而大部分的游艇需要融资,香港有很多上市公司需要游艇作为公司资产配置,这加大了游艇在香港的发展和市场流通。此外,香港允许非本地游艇停留香港183天,这也方便了更多的游艇来香港,这些都是香港在游艇发展的优势。

现场来宾大合影(中评社 段晓鲁摄)

  袁尚文表示,由2022年“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八大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航空枢纽。而上个月的施政报告也提到了,对于香港物流供应、航运及空运业发展的支持。如今全球供应链正面临重大转型,新冠疫情后的供应链脆弱促使企业重新思考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转向多元化布局,香港需探讨,如何开拓亚洲及中东市场,以减低全球贸易不稳定对供应链带来的风险。科技创新正重塑物流产业,物流产业现在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这不仅提升了营运的效率,更为香港巩固智慧港口提供新动能。

  于承忠表示,海运及港口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一环。在2022年,其经济贡献占本地生产总值4.2%,并提供75000个多就业岗位。香港的港口设施都是由私营企业融资兴建,香港现时在葵青设有9个货柜码头,供有24个泊位。

  于承忠指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最早且高度成熟的港口,要进一步发展难免面对限制,例如,香港土地供应有限、营运成本高等。随着邻近珠三角地区的港口迅速崛起,发展全新的自动化码头,香港的港口基建相比区内年轻的码头,自动化不足的弱点更为凸显,令香港港口难以全自动化去降低人手成本。

  黄鹏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香港物流运输的优势更加凸显。香港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享有特殊的政策优惠和高效的通关能力,这为物流运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专业服务,为物流运输提供了融资和金融支持,选择香港作为物流运输中心,无疑是明智之举。尽管如此,香港物流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对挑战。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资源利用需要物流企业加大投入,并与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合作。而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意识也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更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曹希圣表示,地缘政治对相关航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之前也出现过因为战争的原因部分航线要绕路,这会导致大大增加了航运成本,从何演变成全球供应链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很多跨国公司设有地缘政治风险指数,跨国公司希望瞭解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从而规避在此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香港的航运公司也要紧随这股趋势,设立专业部门检察全球的地缘政治风险。

城市智库研究员、选举委员会委员陈晓锋(中评社 段晓鲁摄)

亚洲邮轮及游艇业协会香港召集人杨梓呈(中评社 段晓鲁摄)

理大高级讲师、城市智库香港经济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总监袁尚文(中评社 段晓鲁摄)

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常务委员兼物流政策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于承忠(中评社 段晓鲁摄)

香港物流商会常务副主席、香港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监事长黄鹏(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华纵横学术社社长、香港高级国际关系研究会召集人、律师曹希圣(中评社 段晓鲁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2月3日电(记者 段晓鲁)12月2日,香港城市智库联同各界举行研讨会,目的是为了凝聚香港各界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为香港特区政府建言献策。

  出席的嘉宾包括,城市智库召集人、观塘区议员洪锦铉,理大高级讲师、城市智库香港经济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总监袁尚文,亚洲邮轮及游艇业协会香港召集人杨梓呈,中华纵横学术社社长、香港高级国际关系研究会召集人、律师曹希圣,城市智库研究员、选举委员会委员陈晓锋,香港物流商会常务副主席、香港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监事长黄鹏,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常务委员兼物流政策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于承忠。

  陈晓锋表示,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持续扩大,香港迎来了港航业发展的光辉时期。1997年,香港以1440万TEU的集装箱输送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地位一直延续至2004年。然后,随着新加坡、上海等新兴港口崛起,香港的排名逐渐下滑。尽管如此,香港作为老牌国际航运中心,依然具备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如商贸自由港政策、高效的国际航运服务和金融业、完备的国际航运人才队伍等。

  陈晓锋亦表示,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首先,改革现有的航运管理机构,成立更高层次的谘询机构,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和长远发展策略。其次,加大推广航运服务税务宽减措施,优化税务优惠制度,壮大本地航运的生态圈。此外,要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提供智慧化航行安全措施,提升船只航行检查系统。

  杨梓呈表示,香港的岛屿很多,供有263个可登陆岛屿,这增加了游艇活动的范围,比起新加坡,香港游艇的发展更具有优势。游艇发展与航运发展息息相关,包括在保险、金融等方面,而大部分的游艇需要融资,香港有很多上市公司需要游艇作为公司资产配置,这加大了游艇在香港的发展和市场流通。此外,香港允许非本地游艇停留香港183天,这也方便了更多的游艇来香港,这些都是香港在游艇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