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答中评:两岸交流从点滴做起

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副理事长、台湾海洋大学副教授曾焕升(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1月30日电(记者卢哲)第四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论坛近日在香港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郑和下西洋、中国式现代化及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多位台湾学者在此间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虽然现时两岸关系充满挑战,但仍应保持交流的积极性,可从文化、学术及生活各方面点滴中交流,增进感情和互信。

  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副理事长、台湾海洋大学副教授曾焕升在论坛上发表的议题是关于海洋保育。他分享了一些台湾关于海洋保育的成功案例,希望助力两岸三地的海洋环境能更加美好,使海洋世世代代可持续利用。

  曾焕升对中评社记者表示,非常高兴参与两岸三地间的学术论坛。两岸长期以来学术的交流,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不会中断,希望未来两岸三地的交流,也能成长长久久。曾焕升表示,虽然现时两岸交流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有进步的空间。举办活动或许会经历一些波折。但只要能成功促成两岸包括港澳的交流就是好事。曾焕升认为,两岸的交流一定要持续,可以先从两岸之间找到共同的联结点,从这些点再扩大到其他领域,增加沟通、交流和互相瞭解,这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等等各方面都是有帮助的。“希望两岸的交流能持续下去,也希望大陆、香港的朋友们,未来有机会能到台湾交流,把这类学术性的交流扩大,发挥论坛更大的影响力。”

台湾中华母爱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张黎之(中评社 卢哲摄)

  台湾中华母爱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张黎之在论坛上发表了有关“海峡两岸、香港与一带一路发展”的议题。报告中介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藉由“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及枢纽。香港也利用世界级的航运、航空和跨境电商,以及先进的金融服务和法律体系等优势,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援。她认为,香港在海峡两岸间具有得天独厚、特殊的优势,可以提供各方面的交流,在香港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与教育合作项目,增进了相互瞭解和友谊。

  在与中评社记者谈到两岸交流的议题时,张黎之表示,自己做两岸交流工作快20年了,一直在积极促进双方来往。其中面对中老年及青少年“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加强互相瞭解,还是要多互动,多发展、多融合,细化到点滴,衣食住行等等,增强彼此的认识。”张黎之说,近年来,社团一直在促进台湾“首来族”来到大陆亲眼看看大陆的发展。“最初吸引‘首来族’台青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在岛内他们可能会被炒作为‘统战’。但是很明显,近些年首来族台青们来到大陆之后,亲眼见到了、瞭解了大陆的情况,心态上有很明显的改变,更开放包容,非常棒。”

  张黎之说,无论是两岸还是香港、澳门,融合发展、民心交流,都是要多沟通、多理解。“利用港澳的优势、台湾的和大陆的优势,多办一些活动,慢慢地从点滴做起,达到互相瞭解和融合。”

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副理事长、台湾海洋大学副教授曾焕升(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1月30日电(记者卢哲)第四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论坛近日在香港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郑和下西洋、中国式现代化及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多位台湾学者在此间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虽然现时两岸关系充满挑战,但仍应保持交流的积极性,可从文化、学术及生活各方面点滴中交流,增进感情和互信。

  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副理事长、台湾海洋大学副教授曾焕升在论坛上发表的议题是关于海洋保育。他分享了一些台湾关于海洋保育的成功案例,希望助力两岸三地的海洋环境能更加美好,使海洋世世代代可持续利用。

  曾焕升对中评社记者表示,非常高兴参与两岸三地间的学术论坛。两岸长期以来学术的交流,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不会中断,希望未来两岸三地的交流,也能成长长久久。曾焕升表示,虽然现时两岸交流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有进步的空间。举办活动或许会经历一些波折。但只要能成功促成两岸包括港澳的交流就是好事。曾焕升认为,两岸的交流一定要持续,可以先从两岸之间找到共同的联结点,从这些点再扩大到其他领域,增加沟通、交流和互相瞭解,这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等等各方面都是有帮助的。“希望两岸的交流能持续下去,也希望大陆、香港的朋友们,未来有机会能到台湾交流,把这类学术性的交流扩大,发挥论坛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