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建交32周年 两国青年学者对话
中评社首尔9月20日电(记者 崔银珍)9月5日,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网络馆举行了“韩中建交32周年纪念青年学者对话”,韩国和中国的青年学者聚集在一起,以“对两国未来交汇的探寻——寻找两国未来的共识”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表示,今年是韩中建交32周年,记住并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希望提供让两国青年学者认识韩中关系,建议韩中关系的平台。他强调,最近几年韩中关系确实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产生了矛盾,但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为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设定未来方向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找出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就韩中外交安保、文化社会、经济人文等合作问题,将包含在韩国和中国学习的青年们的新颖创意性视角的研究编成一本书。
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和中国驻韩代理大使方坤出席并致开幕词。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在贺词中强调,韩中关系的新领域应该从大的框架中超越两国,在全球层面为下一代生活的可持续地球而共同前进。他说,从退休到现在,他组成了民间组织,与下一代一起植树,对于最近的气候变化和土地沙漠化,继承可持续未来的责任在于包括我们老一辈在内的所有人,中国和韩国有能力引领这一局面。为此,希望尹锡悦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尽快举行首脑会谈,两国人民也希望两国交流的改善和正常化。
中国驻韩代理大使方坤表示,“在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中韩都面临着两国人民更好的生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繁荣的共同课题。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传达了中国不会停止改革开放的强烈信息,指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对此,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会给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通过这些,聚集在这里的青年们作为中韩友好合作的新模式和动力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希望为建立更加成熟、坚韧的中韩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天的会议共分为3个部分,讨论了在文化社会、经济人文、外交安保领域探索韩中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是关于韩中文化社会合作的讨论,成均馆大学金荷娜(音)提出了韩中文化产业内容中利用网络小说的第二次创作事例,在市场多样性方面可以作为两国寻找合作点的参考,但为此指出存在解决著作权问题等课题。泰斋未来战略研究院于若莹提及了中韩都面临的低生育高龄化问题,并表示,在由此带来的增长放缓因素中,两国不仅可以利用AI、产业用机器人、智能医疗等尖端技术,还可以通过构建反映高龄化趋势的新城市化模式等合作,利用新产业服务成长的机会。首尔大学亚洲研究所梁美花介绍了中国提出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提到了韩国通过东北亚地区间的小多边合作发挥仲裁作用、中韩在朝核问题上实现可持续和平与共同安全、重新确立全球供应链的经济合作模式等必要性,"命运共同体"构想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这可以成为缓解地区内紧张和增进合作的尝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恩周指出,中国公共外交战略中,在吸引留学生和文化交流方面,以非洲为事例,取得了成功效果,而最近中国国内韩国留学生人数呈剧减趋势,通过留学生交流是体现两国深度理解和友好关系的指标,是未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强调要积极改善暗淡前景。
作为第一部分会议的讨论者参与的首尔大学教授李贤泰表示,在美中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传统安保的共同体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在非传统安保如供应链、网络安保、气候变化、海上合作、人口减少等领域,韩中、乃至韩中日三国实际上有可能实现更密切的合作。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汉阳大学教授闵贵植提及软实力使得美国比罗马时代强大,并指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有朝贡和属国的记忆历史,中国主张的倡议只有明确认识到彼此差异是什么,在承认的情况下探索如何推进,才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第二部分讨论韩中经济合作方面,庆南大学极东问题研究所潘彬彬为了应对萨德部署后中韩两国间安保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提出了“加减法”接近法。她表示,要减少过度扩大到政治领域,但除了正式交流外,还要增加非正式民间交流,使政府和民间共同相互作用,促进政治、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韩国外国语大学王乐提议,在韩国两国相互依存不对称性的认识下,找出更多利益的交叉点,实现稳定发展。她指出,首先,在高新技术、绿色能源、AI等新兴产业中,有必要通过共同投资和技术合作提高产业链的互补性;第二,加强高层战略对话,减少外交误解和不信任;第三,鼓励民间交流和扩大文化体育交流项目,影响民间感情的积极增进,有助于缓解政府间关系紧张。
韩国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所申宜灿表示,韩中两国通过新的合作谈论制度化,可以发展两国关系,促进亚洲地区融合。一,通过“亚洲共同繁荣”这一共同利益和指向地区发展的谈论形成;二,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化提高可预测性;三,通过开发敏感话题的“建设性管理”讨论,构建相互矛盾认可和生产性方案等信赖基础;四,通过增进文化上的接近性和相互理解构建地区整合文化基础;五,通过以“互补性经济结构”谈论扩到“革新主导增长合作”的新谈论,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许昌学院中韩三国文化国际研究院黄杰提议,在发展韩中关系方面,人文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增进经济合作、提高两国软实力。他强调要加强青年交流;促进文化及创意产业合作;利用数码技术进行交流革新,探索未来发展。为此,强调构建大文化观念的重要性;通过人文交流,韩中两国的文化特色是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挑战,促进韩中关系健康发展所需的潜力。
最后第三部分是讨论中韩外交安保合作,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闵锐指出,当前中韩关系因东北亚地区核心利益相关国家之间的第三者变数而受到深远影响,各国之间的二元关系在世界化的退潮、大国竞争的深化、核心利益的激烈矛盾中,其关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他强调,中韩两国要在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保持对核心利益的战略忍耐和智慧,注意不要落入螺旋形陷阱。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赵贤珠根据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的统一意识调查(2013-2023)资料,韩国的核武装舆论随着对周边国家的认识而受到影响,这表示除了朝鲜和美国之外,对中国的认识也可能成为一个重要变数。具体来说,越是对中国友好,越有反对核武装的倾向,担心朝中合作的韩国人有赞成核开发的倾向,因此有必要注意,如果韩中关系得不到改善和恶化,支持韩国核武装的舆论也会提高。
汉阳大学黄常弼认为,在包括朝鲜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韩中两国可以利用共同的利害关系加强外交力量。韩国有必要摆脱强调中国对朝鲜的作用论的接近法,考虑中国的利害关系,引导中国建设性参与朝鲜问题,并强调韩国可以通过积极斡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边会谈,在解决韩半岛无核化问题、缓和新冷战格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高升华认为,因美中竞争形成二分法对立,朝鲜也利用这一点积极扩张外交舞台,在这个时候,韩中之间最重要的是先发制人地持续对话和消除误会。特别是对于为韩半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期待韩中在朝鲜不要以极端的选择威胁地区稳定等共识中寻找合作点。她还提议,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由于事关尖锐的国家利益,在所有国家都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对方意见的情况下,细致的选择和慎重的行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扩大共识从长远来看,可以成为有效的次要选择。
(后方支援记者:郭至君)
中评社首尔9月20日电(记者 崔银珍)9月5日,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网络馆举行了“韩中建交32周年纪念青年学者对话”,韩国和中国的青年学者聚集在一起,以“对两国未来交汇的探寻——寻找两国未来的共识”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表示,今年是韩中建交32周年,记住并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希望提供让两国青年学者认识韩中关系,建议韩中关系的平台。他强调,最近几年韩中关系确实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产生了矛盾,但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为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设定未来方向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找出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就韩中外交安保、文化社会、经济人文等合作问题,将包含在韩国和中国学习的青年们的新颖创意性视角的研究编成一本书。
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和中国驻韩代理大使方坤出席并致开幕词。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在贺词中强调,韩中关系的新领域应该从大的框架中超越两国,在全球层面为下一代生活的可持续地球而共同前进。他说,从退休到现在,他组成了民间组织,与下一代一起植树,对于最近的气候变化和土地沙漠化,继承可持续未来的责任在于包括我们老一辈在内的所有人,中国和韩国有能力引领这一局面。为此,希望尹锡悦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尽快举行首脑会谈,两国人民也希望两国交流的改善和正常化。
中国驻韩代理大使方坤表示,“在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中韩都面临着两国人民更好的生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繁荣的共同课题。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传达了中国不会停止改革开放的强烈信息,指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对此,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会给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通过这些,聚集在这里的青年们作为中韩友好合作的新模式和动力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希望为建立更加成熟、坚韧的中韩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天的会议共分为3个部分,讨论了在文化社会、经济人文、外交安保领域探索韩中未来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