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两岸学者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李婷萱)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12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举行。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台湾著名作家、原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杰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游本昌通过视频形式致辞。

  王在希表示,构建两岸共同体,就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共同来完成。构建两岸共同体,很重要一点,就要实现两岸的融合发展,把两岸同胞的命运、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还需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王在希表示,“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和阻扰是当前构建两岸共同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两岸共同体必须同时和反对遏制“台独”分裂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揭露民进党当局推动“文化台独”的危害,消除“文化台独”在台湾岛内产生的恶劣影响。目前,希望两岸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希望台海和平稳定,不要战争冲突,绝对是台湾的主流民意,甚至是历史潮流。所以我们要有信心,要有战略定力。中国大陆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有底气的说一声:“台独”已经绝对没有任何可能性了。

  杨渡在发言中谈及其对1633年明荷海战的历史研究,并分享了他从中得到的几点启发。杨渡说,通过研究这段历史,他发现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是因为有东亚文明。早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商就遍布东亚各地,在东亚地区建立众多港口,是东亚文明体系的重要元素;中国文明的丝绸和瓷器这些高单价的商品使欧洲国家的远洋航行有足够的利润可图。此外,谈到这场战争本身,杨渡分享说,一份荷兰军官给上级的信中写道,“他们(明朝)的设备输给我们,但是他们的《孙子兵法》依然可以对付我们。”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此后200多年中,都未再有欧洲国家在中国周边开战。

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中评社 李婷萱摄)

  在发言中,杨渡还展示了一尊在泉州出土的元朝时期雕像的图片。他说,在元朝的时候,福建泉州是世界上的重要港口。在这尊雕像身上可以看到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众多因素。杨渡感慨道,“中国在元朝时期就有胸襟去容纳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融合,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王杰表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赓续不断,是中华民族团结的根、和睦的魂,是两岸共同的基因和灵魂,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是联结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桥梁。

  王杰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民族有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这是中国终将统一、必将统一的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种统一的趋势势不可挡。在当下,如果谁要去阻挡这股潮流,就一定会向唐代韩愈说的那样——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游本昌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从表演《济公活佛》到探索弘一大师的精神内涵与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他收获了生命觉醒和心灵提升。他希望能不断以表演艺术形式,弘扬佛教文化、中华文化,向世人传播正能量。对于中华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游本昌的独特见解是,要多做文化交流。两岸一家亲,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现在就是时间,时间决定一切,历史摆在那儿,“台湾独立”是不可能的。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台湾著名作家、原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中评社 李婷萱摄)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杰(中评社 李婷萱摄)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游本昌通过视频形式致辞(中评社 李婷萱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李婷萱)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12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举行。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台湾著名作家、原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杰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游本昌通过视频形式致辞。

  王在希表示,构建两岸共同体,就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共同来完成。构建两岸共同体,很重要一点,就要实现两岸的融合发展,把两岸同胞的命运、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还需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王在希表示,“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和阻扰是当前构建两岸共同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两岸共同体必须同时和反对遏制“台独”分裂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揭露民进党当局推动“文化台独”的危害,消除“文化台独”在台湾岛内产生的恶劣影响。目前,希望两岸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希望台海和平稳定,不要战争冲突,绝对是台湾的主流民意,甚至是历史潮流。所以我们要有信心,要有战略定力。中国大陆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有底气的说一声:“台独”已经绝对没有任何可能性了。

  杨渡在发言中谈及其对1633年明荷海战的历史研究,并分享了他从中得到的几点启发。杨渡说,通过研究这段历史,他发现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是因为有东亚文明。早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商就遍布东亚各地,在东亚地区建立众多港口,是东亚文明体系的重要元素;中国文明的丝绸和瓷器这些高单价的商品使欧洲国家的远洋航行有足够的利润可图。此外,谈到这场战争本身,杨渡分享说,一份荷兰军官给上级的信中写道,“他们(明朝)的设备输给我们,但是他们的《孙子兵法》依然可以对付我们。”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此后200多年中,都未再有欧洲国家在中国周边开战。

易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