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文汲答中评:美希望赖在“红线”边缘游走

台湾时事评论员介文汲(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李子宁)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叠加赖清德上台执政影响,台海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两岸交流发展面临不少的挑战和困难。就两岸及中美有关议题,台湾时事评论员介文汲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赖清德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务实台独工作者”,过去没有他可以施展的空间,现如今掌握了政治权力,就会往他所讲的“务实台独”方向走,让台湾民众在其政治权力运作下,改变对台湾地位及自身身份的认同。此外,赖清德会在任内加速进行“去中国化”,加强两岸民间脱钩的同时,尽量跟中国大陆“斗而不破”,在“红线”边缘游走,这也是美国人所希望看到的。

  关于“美国因素”,介文汲表示,美国人希望的两岸特别是台湾方面“不寻求统一”,不跟中国大陆合作,让两岸长期维持在“互斗”局面。但同时美国也不希望“台独”,因为“台独”意味着两岸“摊牌”,两岸的斗争就将走向“终局”,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即便是美国适逢大选,最终无论是谁执政都不会轻易改变美国长久以来的两岸政策或两岸路线。

  介文汲还表示,拜登“拉帮结派”的方式对中国压力比较大,它是一种民主党意识形态,注重建立盟邦体系的战略,像上个世纪的“冷战”,希望用集团对抗在经济上拖垮对方。而特朗普属于“孤立主义”,所以特朗普如果当选,中国跟美国可能就可以用经济手段把中美关系维持“斗而不破”,这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如果是民主党人上台,中国则要应付来自美国及其亚洲盟友的多方面压力。比较来看,一个“孤立主义”的美国,事实上可能比一个想积极“领导世界”的美国要好。   有关蔡英文和赖清德的两岸政策的特点以及未来赖政府两岸政策的走向,介文汲指出,虽然蔡英文很坚定要走“台独”的路线,但因为现实条件受限,她必须要把“党政军”体系中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群体从政府里“清洗”出来,才能够推进“台独”,所以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时间。而赖清德接任的时候,整个“政治机器”已经被蔡英文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造,与民进党具有同样理念的人都已身居要职,相较蔡英文,赖清德有了更具效率的“工具”。

  另外,蔡赖两人的“台独”意识形态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蔡英文是一个“投机派”,她不会把“台独”当作一个宗教来看待。赖清德的“台独”意识形态比蔡英文强烈很多,所以他的行动也会更直接一点。可以预期,赖清德执政期间对内会更加积极推动“台独”史观,并对岛内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价值的群体进行排挤,不断制造“寒蝉效应”。对外则会对美国进行更大的收买,进一步提高军事预算,把军事当作是达成其政治目标的有力抓手。

  对于两岸交流,介文汲说,民间意见对台湾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台湾是所有人的台湾,而不是民进党的台湾,而且台湾民间每四年就有一次机会决定谁来做领导人。所以应该清楚认识到台湾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台湾民间对主导权把握,如何让台湾民间对两岸关系持更为肯定的想法,这对两岸正面关系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民进党再跋扈,它也没有办法决定民间能做什么,超过了限度,他们还可能要付出代价。   “所以看台湾不能把赖清德当作台湾的全部,要考虑到很多人和赖清德是不一样的,而且赖清德也知道很多人跟他意见不同。所以大陆方面在制定对台政策的时候应该要从多方面考量,而不要把执政当局看作唯一衡量台湾走向的标准。”介文汲补充道。

台湾时事评论员介文汲(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李子宁)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叠加赖清德上台执政影响,台海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两岸交流发展面临不少的挑战和困难。就两岸及中美有关议题,台湾时事评论员介文汲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赖清德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务实台独工作者”,过去没有他可以施展的空间,现如今掌握了政治权力,就会往他所讲的“务实台独”方向走,让台湾民众在其政治权力运作下,改变对台湾地位及自身身份的认同。此外,赖清德会在任内加速进行“去中国化”,加强两岸民间脱钩的同时,尽量跟中国大陆“斗而不破”,在“红线”边缘游走,这也是美国人所希望看到的。

  关于“美国因素”,介文汲表示,美国人希望的两岸特别是台湾方面“不寻求统一”,不跟中国大陆合作,让两岸长期维持在“互斗”局面。但同时美国也不希望“台独”,因为“台独”意味着两岸“摊牌”,两岸的斗争就将走向“终局”,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即便是美国适逢大选,最终无论是谁执政都不会轻易改变美国长久以来的两岸政策或两岸路线。

  介文汲还表示,拜登“拉帮结派”的方式对中国压力比较大,它是一种民主党意识形态,注重建立盟邦体系的战略,像上个世纪的“冷战”,希望用集团对抗在经济上拖垮对方。而特朗普属于“孤立主义”,所以特朗普如果当选,中国跟美国可能就可以用经济手段把中美关系维持“斗而不破”,这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如果是民主党人上台,中国则要应付来自美国及其亚洲盟友的多方面压力。比较来看,一个“孤立主义”的美国,事实上可能比一个想积极“领导世界”的美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