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新闻茶座聚焦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力量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实习记者 赵景彦)11月11日,中国记协举办主题新闻茶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历史、进程与未来”为主题进行分享。王文指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秩体系改革,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人类社会文明互鉴、共同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王文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进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78年至2001年是中国融入全球治理阶段。中国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融入全球治理。经济领域,中国吸引外资,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安全领域,反对美苏军备竟赛,支特防校不扩散行动;政治领域,推动中美建交,缓和与整个西方体系的关系。
2001年至2012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阶段。这一时期,全球治理由“西方主导”开始向“东西共治”过渡,中国不断推进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也逐渐接纳了中国。此外,中国还深度参与了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治理,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国际气候合作等。
2012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全球治理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推动主场外交,并在主场峰会中不断提出改革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平台,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
谈及当下的全球治理形势,王文认为,全球治理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气候、科技等领域均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他指出,中国的主张非常明晰——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和平合作,发展优先,推动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落实《巴黎协定》,推动科技普惠。而国际社会中另一方则偏向主张单边主义、冲突战争、去全球化、美元霸权、固守传统能源、小院高墙。
王文指出,中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主张。他还强调,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摒弃了西方文明狭隘的眼界,“中国正以更加包容、开放的眼界去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王文说。
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环节,王文表示,中西方的全球治理理念有很大差异。他指出,西方有些战略家认为世界越紧张、越冲突,西方国家越能得利,但中国认为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平、多元,中国才可以享受更多和平的红利。对此,王文表示,“面对这两类不同的全球治理观之间的竞争,我们有信心认为中国和平、合作、共赢、开放的理念能够获得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我们也有信心,未来世界还是会变得越来越好。”
此外,王文还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俄乌冲突、全球南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实习记者 赵景彦)11月11日,中国记协举办主题新闻茶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历史、进程与未来”为主题进行分享。王文指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秩体系改革,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人类社会文明互鉴、共同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王文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进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78年至2001年是中国融入全球治理阶段。中国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融入全球治理。经济领域,中国吸引外资,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安全领域,反对美苏军备竟赛,支特防校不扩散行动;政治领域,推动中美建交,缓和与整个西方体系的关系。
2001年至2012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阶段。这一时期,全球治理由“西方主导”开始向“东西共治”过渡,中国不断推进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也逐渐接纳了中国。此外,中国还深度参与了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治理,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国际气候合作等。
2012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全球治理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推动主场外交,并在主场峰会中不断提出改革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平台,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