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智提报告 盼解冻两岸交流预算

廖俊智。(中评社 俞敦平摄)

  中评社台北11月11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研院长”廖俊智今日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进行年度业务报告,在报告持续推动国际合作和学术人才培养,也特别提到在两岸学术交流方面,部分预算暂时冻结,已依规定提交相关报告,希望能顺利解冻相关预算。

  11日上午,“中研院长”廖俊智应“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邀请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廖俊智首先提到今年7月成功举办的第35次院士会议,是疫情以来首次全面实体召开,共有200多位院士参与,并选出26位新院士及2位名誉院士,创下新高。

  廖俊智接着指出,“中研院”今年成立了AI推动办公室,以加强AI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并举办多场相关研讨会。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开发次世代细胞荧光标定技术、地球科学所与德国合作研究中层地震分布影响、生物多样性中心与多国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气候变迁的速度模式等。此外,“中研院”的肥胖对抗新技术、胚胎发育研究、及蛋白质糖基遮蔽效应等研究也取得突破。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廖俊智指出,“中研院”出版了多部专书,并与台湾历史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文化典藏与教育推广。为推动原住民学术研究,“中研院”持续支持原住民族研究培训计划,今年已有两名原住民硕士生受到奖助。

教育及文化委员邀请廖俊智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询。(中评社 俞敦平摄)

  在科研人才发展上,廖俊智报告了“中研院”持续推出的博士生奖励措施,目前博士生每月奖励可达4至5万元(新台币)。“中研院”也积极延揽国际优秀博士生,共有来自美、英、日、法、波兰等国的26名学生参与研究。此外,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奖学金计划今年选出16名得奖者。

  针对科研预算,廖俊智报告指出,2024年度的预算编列约143亿元,重点包括量子科技与AI在各领域的应用、资安研发及危老建筑的整修。科研基金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劳务收入,并特别提到在两岸学术交流方面,部分预算暂时冻结,已依规定提交相关报告,希望能顺利解冻相关预算。

  最后,廖俊智强调“中研院”未来将持续推动跨国合作和跨域创新,透过基础研究强化对社会的贡献,并以更精细的预算规划支持前瞻性科研,力求在全球学术与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廖俊智。(中评社 俞敦平摄)

  中评社台北11月11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研院长”廖俊智今日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进行年度业务报告,在报告持续推动国际合作和学术人才培养,也特别提到在两岸学术交流方面,部分预算暂时冻结,已依规定提交相关报告,希望能顺利解冻相关预算。

  11日上午,“中研院长”廖俊智应“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邀请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廖俊智首先提到今年7月成功举办的第35次院士会议,是疫情以来首次全面实体召开,共有200多位院士参与,并选出26位新院士及2位名誉院士,创下新高。

  廖俊智接着指出,“中研院”今年成立了AI推动办公室,以加强AI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并举办多场相关研讨会。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开发次世代细胞荧光标定技术、地球科学所与德国合作研究中层地震分布影响、生物多样性中心与多国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气候变迁的速度模式等。此外,“中研院”的肥胖对抗新技术、胚胎发育研究、及蛋白质糖基遮蔽效应等研究也取得突破。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廖俊智指出,“中研院”出版了多部专书,并与台湾历史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文化典藏与教育推广。为推动原住民学术研究,“中研院”持续支持原住民族研究培训计划,今年已有两名原住民硕士生受到奖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