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冬奥会温暖点滴千金不换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场场比赛紧张精彩。赛场外,国际友人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美联社一名记者日前因新冠检测阳性需要隔离,工作人员在其结束隔离当晚特意为他准备最爱的饺子和回锅肉,令其大受感动。有美国记者获赠志愿者送来的冬奥纪念品后,感叹“一万美元也不如这些珍贵”。另外,冬奥会严格的疫情防控也受到好评,一名《纽约时报》记者表示:“这里的疫情防控平稳有序,我们感到非常安全!”

  大公报记者 葛冲

  美联社记者莱切斯特(John Leicester)搭机抵达北京前感染新冠病毒,四天内两次检测呈阳性,于5日入住冬奥村中的隔离设施。在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下在闭环中确诊稍显寂寥但安全感满满的生活,并拍下检测人员采集口腔拭子、将样本一层层密封并消毒的严谨过程。莱切斯特在8日的覆检环节检测结果为阴性,可以回归正常工作。

  记者康复后获“特别晚餐”

  这名记者特别提及一名检测联络员的温暖关怀,后者特意询问酒店,能否亲自为外国友人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并在结束隔离当晚将他最爱的饺子和回锅肉送到房间,令其备受感动。莱切斯特感叹:“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美媒《密尔沃基报》记者尼克尔(Lori Nickel)也分享了闭环内的许多暖心细节。尼克尔此前是NBA赛事的播报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报道冬奥会。得知中国有许多观众观看NBA后,她出发前特意准备了密尔沃基公鹿队的海报、帽子、T恤等礼物,还附上了中英文便签送给志愿者。没想到送出礼物后,尼克尔收到惊喜回礼,包括冰墩墩徽章、北京冬奥纪念笔和胸针。她坦言:“你可以给我1万美元,但远不如这些礼物珍贵,这些年轻可爱的(志愿者)面孔更令人记忆深刻。”

  尼克尔还透露,有一次因为太疲惫错过了预约的病毒检测,工作人员特意来房间为她检测。她表示,无论是冬奥会的交通管理人员、食物准备人员,还是媒体场地组织人员,时刻都准备着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他们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令人惊叹”。

  《纽时》记者:感到很安全

  事实上,北京冬奥开幕以来,不少外国运动员和记者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善意和温暖。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莫德被开幕式志愿者热情的“Welcome to China”感动落泪的视频在TikTok走红;格鲁吉亚高山滑雪运动员齐克劳里说:“中国志愿者非常热情,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所有运动员”;日本《Daily》记者也对志愿者和医务人员的暖心服务称赞不已,称“全都是亲切的工作人员,厚重防护服下是一双双含笑的眼睛”。

  工作人员的关怀令外国友人宾至如归,严格的疫情防控也令他们倍感安心。“这里的疫情防控平稳有序,我们感到非常安全!”《纽约时报》记者博凯斯9日下午在参加2022北京新闻中心中外媒体代表座谈会时如是说。

  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要为1700多名冬奥非注册记者提供服务。按照防控要求,所有人进入新闻中心,都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中心每天上下午都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服务,为中外记者在中心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得到博凯斯和其他中外记者的肯定。日本广播协会记者藤田正洋表示,新闻中心为记者安排的采访活动非常丰富。自2月1日启动以来,2022北京新闻中心已经为中外记者组织了20多场城市形象特色采访。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场场比赛紧张精彩。赛场外,国际友人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美联社一名记者日前因新冠检测阳性需要隔离,工作人员在其结束隔离当晚特意为他准备最爱的饺子和回锅肉,令其大受感动。有美国记者获赠志愿者送来的冬奥纪念品后,感叹“一万美元也不如这些珍贵”。另外,冬奥会严格的疫情防控也受到好评,一名《纽约时报》记者表示:“这里的疫情防控平稳有序,我们感到非常安全!”

  大公报记者 葛冲

  美联社记者莱切斯特(John Leicester)搭机抵达北京前感染新冠病毒,四天内两次检测呈阳性,于5日入住冬奥村中的隔离设施。在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下在闭环中确诊稍显寂寥但安全感满满的生活,并拍下检测人员采集口腔拭子、将样本一层层密封并消毒的严谨过程。莱切斯特在8日的覆检环节检测结果为阴性,可以回归正常工作。

  记者康复后获“特别晚餐”

  这名记者特别提及一名检测联络员的温暖关怀,后者特意询问酒店,能否亲自为外国友人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并在结束隔离当晚将他最爱的饺子和回锅肉送到房间,令其备受感动。莱切斯特感叹:“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美媒《密尔沃基报》记者尼克尔(Lori Nickel)也分享了闭环内的许多暖心细节。尼克尔此前是NBA赛事的播报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报道冬奥会。得知中国有许多观众观看NBA后,她出发前特意准备了密尔沃基公鹿队的海报、帽子、T恤等礼物,还附上了中英文便签送给志愿者。没想到送出礼物后,尼克尔收到惊喜回礼,包括冰墩墩徽章、北京冬奥纪念笔和胸针。她坦言:“你可以给我1万美元,但远不如这些礼物珍贵,这些年轻可爱的(志愿者)面孔更令人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