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虹:客家文化在印尼展示出中华文化的韧性
中评社香港11月9日电(记者 段晓鲁)11月4日上午,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客堂”第12讲——“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恒生大学举行。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以印尼华侨的客家文化传承为题发表看法。她表示,客家文化在印尼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韧性和适应力,即使在异国他乡,客家人依然能够保持他们的传统,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曹虹表示,客家人的迁徙可以追溯到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南方的经济压力和政治动荡,许多客家人选择前往东南亚寻找新的生活机会。在印尼,客家人主要聚集在雅加达、万隆和泗水等城市,这些地区的客家社区至今仍然活跃。
曹虹亦表示,尽管身处异乡,客家人依然保持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语言的传承。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尼,许多客家家庭仍然使用客家话进行日常交流。社区内的语言班和文化中心积极推广客家话,确保年轻一代能够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
二、饮食文化。客家料理在印尼的客家社区中极具代表性。许多传统菜肴,如盐猪肉、梅菜扣肉和客家粽等,依然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成为客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
三、节庆活动。客家社区定期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中秋节、元宵节等。在这些活动中,客家人会准备传统食物、举行文化表演,让年轻一代亲身体验和参与,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四、家族与社区的凝聚力。客家社区往往以家族为核心,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社区内的联谊活动、婚嫁习俗和祭祖仪式等,促进了彼此的联系,并在异国他乡中形成了强烈的支持网络。
曹虹指出,在印尼的客家人,不仅仅是保持着客家文化,他们的中华民族意识也非常强烈。许多客家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推广活动,与其他华人社区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总概来说,客家文化在印尼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韧性和适应力。即使在异国他乡,客家人依然能够保持他们的传统,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客堂”第12讲)于11月4日上午在香港恒生大学举办,主办单位为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协办单位有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香港新界大埔乡事委员会、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
中评社香港11月9日电(记者 段晓鲁)11月4日上午,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客堂”第12讲——“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恒生大学举行。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以印尼华侨的客家文化传承为题发表看法。她表示,客家文化在印尼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韧性和适应力,即使在异国他乡,客家人依然能够保持他们的传统,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曹虹表示,客家人的迁徙可以追溯到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南方的经济压力和政治动荡,许多客家人选择前往东南亚寻找新的生活机会。在印尼,客家人主要聚集在雅加达、万隆和泗水等城市,这些地区的客家社区至今仍然活跃。
曹虹亦表示,尽管身处异乡,客家人依然保持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语言的传承。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尼,许多客家家庭仍然使用客家话进行日常交流。社区内的语言班和文化中心积极推广客家话,确保年轻一代能够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