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客家文化”之根脉与传承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记者 段晓鲁)11月4日上午,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客堂”第12讲——“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恒生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出席活动并在主讲环节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全文。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香港、台湾客家文化,有着同一个“根脉”,即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之脉。因此,振兴中华民族离不开传承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具有5000多年中华文化,一直维系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延伸开来讲,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同一个根脉,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必须指出的是,民进党当局迄今拒绝“九二共识”,挑战“一中原则”,赖清德数典忘祖,多次叫嚣“两岸互不隶属”,抛出所谓“祖国论”,逻辑混乱,偷换概念。很可笑,民进党当局搞“课纲去中”“台语正名”“闽南语纠错调查”,遭到岛内民众痛批。无庸置疑,祖国母亲“中国”,中华民族“根脉”,无以撼动。
俗话说,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客家人离乡背井,虽经辗转流徒,历经千辛万苦,但“重伦理、尚教育、隆师道,敬祖先,慎终追远”。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髄,客家精神展现“团结和奋进”“勤劳与坚韧”。标志性的“围龙屋”“客家土楼”等建筑,就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客家人英雄辈出,有晚清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有外交家、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有抗日名将罗卓英、谢晋元,有开国元帅叶剑英等。如今,梅州将军馆完整地展示了546名梅州藉将军的奋斗史。可以说,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如何充分发掘港台客家资源,推进港台关系融合发展,是振兴中华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近1亿。而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约460 万占20%;香港750万人口中客家人约150万占20%。“世界客都”梅州,有梅州、梅县、大埔、焦岭、五华、丰顺、平远、兴宁等八个县市,其客家社团“同乡会”可与台湾“对接”,增进融合。2018成立以来的“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与“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总会”,先后举办“讲客堂”11次,去年举办了《九二共识30周年》。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两岸关系严峻复杂。在此大背景下,香港、台湾、上海学者在这里研讨“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就“客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紧密关系”“港台客家文化的根脉与传承”等议题进行坦诚交流,建言献策。而且,会后将举行“香港大埔、台湾大埔、梅州大埔”即三地大埔客属青年“寻根”首发礼剪彩仪式,的确意义非凡。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两岸客家人凝聚着美好的“共同记忆”,未来更应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历史责任。这也是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次活动,深受启发。我认为粤、港、澳、台客家在两岸融合中,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两岸融合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大湾区跨越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九个城市,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8617万多,是大陆“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也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和出海黄金航道。港澳一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桥梁”,广东则是台商最早投资大陆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台全力对接融合,可为建设国家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香港可扮演金融、法律、人才等功能性重要角色。港台关系,渊源流长,制度相同,具有“融合发展”的先条件。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又有完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各类营运管理人才。加上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台湾有着天然的“相融性”和“互补性”,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建立服务于“两岸融合”的粤港澳台专门机构与机制。贯彻中共20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大有“文章”可做。建议在“大湾区”建立新平台,吸引更多台青到“大湾区”学习、工作、创业,促进粤、港、澳、台“四地”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客堂”第12讲)于11月4日上午在香港恒生大学举办,主办单位为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协办单位有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香港新界大埔乡事委员会、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记者 段晓鲁)11月4日上午,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客堂”第12讲——“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恒生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出席活动并在主讲环节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全文。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香港、台湾客家文化,有着同一个“根脉”,即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之脉。因此,振兴中华民族离不开传承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具有5000多年中华文化,一直维系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延伸开来讲,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同一个根脉,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必须指出的是,民进党当局迄今拒绝“九二共识”,挑战“一中原则”,赖清德数典忘祖,多次叫嚣“两岸互不隶属”,抛出所谓“祖国论”,逻辑混乱,偷换概念。很可笑,民进党当局搞“课纲去中”“台语正名”“闽南语纠错调查”,遭到岛内民众痛批。无庸置疑,祖国母亲“中国”,中华民族“根脉”,无以撼动。
俗话说,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客家人离乡背井,虽经辗转流徒,历经千辛万苦,但“重伦理、尚教育、隆师道,敬祖先,慎终追远”。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髄,客家精神展现“团结和奋进”“勤劳与坚韧”。标志性的“围龙屋”“客家土楼”等建筑,就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客家人英雄辈出,有晚清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有外交家、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有抗日名将罗卓英、谢晋元,有开国元帅叶剑英等。如今,梅州将军馆完整地展示了546名梅州藉将军的奋斗史。可以说,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如何充分发掘港台客家资源,推进港台关系融合发展,是振兴中华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近1亿。而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约460 万占20%;香港750万人口中客家人约150万占20%。“世界客都”梅州,有梅州、梅县、大埔、焦岭、五华、丰顺、平远、兴宁等八个县市,其客家社团“同乡会”可与台湾“对接”,增进融合。2018成立以来的“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与“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总会”,先后举办“讲客堂”11次,去年举办了《九二共识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