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家在港把脉 论AI时代新闻传播教育

与会学者合影留念(中评社 袁晓麦摄)

  中评社香港10月20日电(记者袁晓麦)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于2024年10月18日至19日举办“2024两岸三地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资深教授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三项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与机遇、传播教育的策略与创新、以及人工智能脉络下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的机会与新模式。

  首场讨论由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旨言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作为引言人,为与会者分享了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才培养及思考。张洪忠教授在引言中指出,目前传播学人才培养体系面临困境,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变为通识常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专业人才需求。因此,必须抓住前沿问题和特色问题,紧跟信息流转型的步伐,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

  与会学者们指出,人工智能对于新闻产业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日益显现,从自动化报导到数据分析,AI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如何收集、编辑和分发新闻资讯,以及传播的模式。AI 也对传播学理论、研究方法、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产生明显的冲击。在此脉络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课程改革,并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改变,包括鼓励学生探索AI在新闻报导、公关和各种传播方式中的应用,并协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数据讲述故事,同时理解AI技术的潜在风险与伦理挑战。

  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进入第二阶段,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策略与创新”这一热点话题。这场讨论由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系主任黄懿慧讲座教授主持。美商亚洲集团董事总经理、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客席教授陈澍先生作为引言人,为与会者勾勒出了AI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陈教授指出,AI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影响了信息分配、信息收集和内容制作三个方面,例如新闻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内容给用户、利用AI技术快速生成多语言版本的纪录片等内容。此外,AI技术对新闻行业中的内容创造者、新闻传播者以及新闻平台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内容创造者而言,AI能够帮助他们收集和制作新闻资料,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对于新闻平台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能辅助其更好地挖掘、巩固自身的读者群体。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学者们在这场论坛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包括加速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跨领域学习的机会,以及促进AI业界与新闻传播教育的结合。与会学者们表示,AI 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无须惧怕它的发展,反而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善用AI,并加强新闻传播学院之间的合作,包括建立跨校联盟,分享资源与最佳实践,并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入交流。本场讨论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AI时代的挑战,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同时,两岸三地高校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将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新闻传播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论坛也于10月19日上午迎来压轴场次,以“人工智能脉络下产学研合作的机会与新模式”为主题,与会者们围绕AI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思路、新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本场讨论由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合作发展处处长陈忆宁教授主持,香港恒生大学决策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海教授担任引言人。刘海教授从技术角度,向与会嘉宾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定义到关键技术(如深度学习、联邦学习)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抗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他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虚假新闻和图片的传播成为传媒行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问题,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就可以被应用于检测假新闻。同时,针对图片和视频造假技术,如Deepfake,目前就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包括通过AI技术分析图片和视频的真伪,以及为真实内容添加认证标识,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减少假新闻的传播。

  在最后一场论坛中,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新闻传播领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认识以及产学合作的新模式,强调通过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多种合作模式来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在AI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人文社科学者面临与理工科学者合作时的被动局面,因此合作的基础在于双方的“双向奔赴”。即单向的技术学习和应用不足以促进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文社科学者同样需要提升技术素养,进而联合业界建立实质性合作。另一方面,与会学者们强调了产研合作中核心价值的重要性,提出无论是在产品开发还是研究领域,最核心的是要传播自己的独特价值。传播学的研究可以为其他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解释性价值,如在反诈骗领域的研究,通过理论基础解释骗子的行为逻辑,从而帮助识别和预防诈骗。此外,产研合作应保持开放心态,鼓励跨界交流,寻找适合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结合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美商亚洲集团董事总经历陈澍先生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旨言教授担任首场论坛主持人(中评社 袁晓麦摄)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系主任黄懿慧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陈春富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苏建州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朱顺慈副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教授发言(中评社 袁晓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