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寒露已至 国家卫健委送来养生指南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海涵)10月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国家卫健委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为寒露后公众管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份科学“指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表示,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而且昼夜温差比较大,降水量也会变小,所以在进入秋季冬季以后,呼吸道疾病频发,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有的会复发。在这个季节因为天气变得乾燥,体内缺少水分,所以人体内环境改变,特别是抵抗力下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提醒,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童和老年人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幼童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要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时候,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包括陪同人员都应该要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如果在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

  寒露节气,早晚较凉,昼夜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介绍,高血压是一个以血压增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对于高血压的诊断,还是以在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同日的三次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但如果已经是高血压的患者,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血压水平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数值,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如高钠低钾以及高胆固醇、高脂饮食,维生素C的缺乏)、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等,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增加,长期的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也可以导致高血压。大气污染、高海拔、部分肿瘤药物、高血压家族史等,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确诊高血压后,要依据血压水平进行综合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总体来说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要坚持长期的治疗,不能自行停药,长期治疗也是长期获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中评社 海涵摄)

  自古民间就有“秋燥”的说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解释,“秋燥”是因为到了秋天之后,整个气温下降,空气变得非常乾燥,中医《黄帝内经》里讲“燥胜则干”,所以到秋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出现皮肤发干,眼睛发涩,口干、咽干等各种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养阴和润燥。养阴,首先是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其次,可以服用诸如梨、莲藕、荸荠、鲜芦根和鲜麦冬榨汁而得的“五汁饮”等养阴润燥的食物。

  秋季“贴秋膘”也有中医养阴的原则,这个阶段肥胖人群是否还可以正常减肥?仝小林表示,“秋膘是金,秋膘冬肥”,这是老百姓的一句古话。“秋膘”既有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生理现象。因为到了冬天,食物就少了,所以在秋天赶紧“贴秋膘”,这是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但这都是古代食物匮乏时的进补方法。现代的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如果抓“秋膘”,前期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仍然要很好地控制饮食,吃得不要太油腻,尽可能吃得清淡,可以多吃点山楂或者喝点普洱茶、红茶等,多吃蔬菜、水果。另外,还要适当运动,把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我们经常说“腰带少一寸,健康多一分”。此外,可以用一些非药物的疗法,像刮痧、火罐这些方法促进新陈代谢。在原本秋天、冬天代谢减慢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非药物的一些疗法来加速代谢。所以,肥胖或者超重人群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抢秋膘”,而是要继续地减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中评社 海涵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海涵)10月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国家卫健委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为寒露后公众管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份科学“指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表示,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而且昼夜温差比较大,降水量也会变小,所以在进入秋季冬季以后,呼吸道疾病频发,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有的会复发。在这个季节因为天气变得乾燥,体内缺少水分,所以人体内环境改变,特别是抵抗力下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提醒,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童和老年人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幼童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要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时候,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包括陪同人员都应该要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如果在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

  寒露节气,早晚较凉,昼夜温差变化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介绍,高血压是一个以血压增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对于高血压的诊断,还是以在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同日的三次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但如果已经是高血压的患者,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血压水平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数值,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如高钠低钾以及高胆固醇、高脂饮食,维生素C的缺乏)、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等,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增加,长期的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也可以导致高血压。大气污染、高海拔、部分肿瘤药物、高血压家族史等,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生。确诊高血压后,要依据血压水平进行综合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总体来说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要坚持长期的治疗,不能自行停药,长期治疗也是长期获益。

动力启航网站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