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走进北方“民居瑰宝”党家村
中评社韩城10月15日电(记者卢哲)正在陕西参加“多彩三秦美丽陕西”两岸媒体采风活动的两岸媒体人14日来到有北方“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古代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之称的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建村已有693年。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是目前国内保护最完好的明清古村寨之一,被誉为北方“民居瑰宝”,也被古建专家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民居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党家村占地16.5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20户,1400余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123座。
除了建筑艺术价值,党家村被人熟知的,还有其知名的“家训”“家风”。不同于《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著书类家训,党家村家训多以行书或楷书的形式,被精雕细刻于村中123座明清四合院的青砖上、门楣上或楹联中。据介绍,村中有“一炉一凳”的故事,就是一代代村民崇文重教、谦和好礼的实物见证:一炉即为惜字炉,高约2米,专门用来焚烧字纸。在党家村,写过的纸片不可乱扔或遭人践踏,需一律送到惜字炉焚烧净化。逢年过节,孩童还要将家中字纸送到惜字炉焚化,汲取“读书为上”之思想。一凳指的是为长寿凳,是明朝末年的老物件,长4.4米。党家村人历来信奉孟子“乡党莫如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处世原则,立此凳意在尊敬长者——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优先在此安坐,年轻一辈要主动礼让。
党家村选址合理,避难防御安全。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走进党家村,村中20多条巷道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