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九元:两岸经贸关系转折点 或陷恶性螺旋
中评社香港8月26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20-2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盛九元在论坛上表示,自两岸经贸交往以来,台湾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这成为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但这种趋势在2022年后产生变化。据大陆海关统计,当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同比下降4.6%,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更是连续12个月负成长,大幅下降15.4%。作为台湾最大的外贸对象,两岸贸易颓势直接冲击台湾的出口,需要指出的是,在两岸经贸交往中,除国际产业链重构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外,两岸关系的直接影响巨大,其中ECFA的正面效应不容轻忽。
盛九元表示,对台湾而言,ECFA不仅是两岸经济合作风向标,而且也是台湾唯一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据台湾“ECFA服务中心”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执行情形》显示,截至2023年底,台湾在ECFA下从大陆获得的关税减免金额累计达到101.01亿美元,而同期大陆从台湾地区在ECFA项下获得的关税减免金额只有10.84亿美元,规模上仅有前者的1/10。更重要的是,虽然ECFA尚未走过全部流程,尤其是服贸与货贸协议均未签署,但透过早收清单使得台湾的农渔、机械、纺织、化工等产品可以因关税减免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台湾产业不过分依赖于芯片制造、电子信息等少数高科技产业,有助于经济相对均衡稳定地发展及传统产业的就业。因此,ECFA绝非像民进党当局所宣称的那样对台湾经济影响有限,而是对台资企业投资信心影响极大,一旦受挫将进一步带动投资转移效应,对台湾经济发展造成显着的负面冲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旦ECFA中止,台湾的农渔、石化、机械及纺织业将面临巨大冲击。现阶段,尽管民进党当局对两岸贸易采取多方面限制措施,但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仍有38%,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的生命线,一旦受到冲击时,失业率势必会快速攀升。正基于此,台湾工业总会、商业总会和工商协进会三大工商团体负责人公开表态称,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台湾产业外移,盼台当局尽快寻求多方渠道协商。
盛九元指出,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产品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导致两岸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和片面受限状况。大陆在台湾当局限制大陆产品输入的非正常状况下,始终坚持推进ECFA按序推进,先行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且考虑到双方的经济规模,大陆未要求在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时,双方早收产品在数量、贸易额等方面对等。但令人愤慨的是,民进党当局始终无视大陆推进贸易正常化的合理要求,更提出22项所谓核心技术保护清单,严禁相关企业赴大陆投资及与大陆企业开展合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的申请,商务部于2023年4月决定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盛九元说,经过历时8个月的调查,当年12月1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认定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对于既已认定构成贸易壁垒的事实,民进党当局理应与大陆方面积极沟通,协商破除 现有的贸易壁垒。但令人遗憾的是,民进党当局既没意愿更没诚意通过协商解决这一问题。更有甚者,民进党部分政客以没有大陆市场还有美国市场可以补足欺骗岛内民众,但事实上这是将两类不同贸易模式混为一谈,台湾对大陆出口以中间产品为主,对美出口以终端消费品为主,市场替代说根本是南辕北辙,而且两者的规模也存在巨大差距。全面中止ECFA将对台湾造成重创,不仅失去大陆市场,产业也失去竞争能力。对台湾而言,如果产业为谋生路而被迫外移,将会造成岛内劳工失业率攀升,导致民众生活水平与经济成长双双下滑。
盛九元指出,虽然由于民进党当局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对大陆的贸易调查不予回应,导致两岸贸易受到影响,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情不减。据统计,2023年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含经第三地转投资)、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1.7%、37.1%。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经贸呈现台湾产品、资金单向加快融入大陆的情况,也显示出大陆经济对台湾的强大吸引力。从目前情况看,两岸经贸发展正迈向关键转折点,如果可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启对话,不但可以通过协商恢复相关产品的ECFA项下优惠关税,而且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与深化,带动台湾整体经济的成长;但如果无法实现恢复协商对话,则两岸经贸将可能由此陷入恶性螺旋循环。对台湾而言,则将不仅面临ECFA终止的问题,还将面临更多的贸易调查,以扭转长期以来贸易的不对等、不均衡以及单方面的歧视性的做法,这必将改变两岸现有的经贸格局,进而导致台湾的外贸、产业的衰退,以及民众的 福祉大幅缩水。所以向左还是向右,端视台湾当局的选择,也视岛内企业与民众的选择。
中评社香港8月26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20-2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盛九元在论坛上表示,自两岸经贸交往以来,台湾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这成为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但这种趋势在2022年后产生变化。据大陆海关统计,当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同比下降4.6%,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更是连续12个月负成长,大幅下降15.4%。作为台湾最大的外贸对象,两岸贸易颓势直接冲击台湾的出口,需要指出的是,在两岸经贸交往中,除国际产业链重构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外,两岸关系的直接影响巨大,其中ECFA的正面效应不容轻忽。
盛九元表示,对台湾而言,ECFA不仅是两岸经济合作风向标,而且也是台湾唯一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据台湾“ECFA服务中心”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执行情形》显示,截至2023年底,台湾在ECFA下从大陆获得的关税减免金额累计达到101.01亿美元,而同期大陆从台湾地区在ECFA项下获得的关税减免金额只有10.84亿美元,规模上仅有前者的1/10。更重要的是,虽然ECFA尚未走过全部流程,尤其是服贸与货贸协议均未签署,但透过早收清单使得台湾的农渔、机械、纺织、化工等产品可以因关税减免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台湾产业不过分依赖于芯片制造、电子信息等少数高科技产业,有助于经济相对均衡稳定地发展及传统产业的就业。因此,ECFA绝非像民进党当局所宣称的那样对台湾经济影响有限,而是对台资企业投资信心影响极大,一旦受挫将进一步带动投资转移效应,对台湾经济发展造成显着的负面冲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旦ECFA中止,台湾的农渔、石化、机械及纺织业将面临巨大冲击。现阶段,尽管民进党当局对两岸贸易采取多方面限制措施,但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仍有38%,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的生命线,一旦受到冲击时,失业率势必会快速攀升。正基于此,台湾工业总会、商业总会和工商协进会三大工商团体负责人公开表态称,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台湾产业外移,盼台当局尽快寻求多方渠道协商。
盛九元指出,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产品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导致两岸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和片面受限状况。大陆在台湾当局限制大陆产品输入的非正常状况下,始终坚持推进ECFA按序推进,先行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且考虑到双方的经济规模,大陆未要求在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时,双方早收产品在数量、贸易额等方面对等。但令人愤慨的是,民进党当局始终无视大陆推进贸易正常化的合理要求,更提出22项所谓核心技术保护清单,严禁相关企业赴大陆投资及与大陆企业开展合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的申请,商务部于2023年4月决定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