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中和平共存最需管控台湾问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探索美中和平共存可行路径之文集

  中评社华盛顿10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战略学界在探索美中“和平共存”的现实路径时意识到,台湾问题是美中战争最可能的引爆点。两国急需管控台湾问题,避免因此生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最新出版《21世纪30年代的美中关系:走向共存的现实情景》,集合了十多位美国学者探索美中管控竞争、和平共存的现实途径的思考。台湾问题被几乎所有学者提到。

  前美国东亚高级情报官、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卡尔佛(John Culver)指出,台湾是美中“逐底竞争”最危险的潜在引爆点;台湾问题带来美中战争的最大风险。

  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乔治城大学教授麦艾文(Evan Medeiros)分析的美中关系未来几十年五种可能的情形:美中共管、美中缓和、在战略竞争得过且过、逐渐滑向对立、新冷战(偶尔热战)。不管在哪种情形之中,台湾问题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新冷战(偶尔热战)的情形,麦艾文认为,最可能的触发因素是中美之间就台湾发生重大军事事件,或者中国与美国的盟友发生军事对抗,这可能会引发华盛顿的直接介入。

卡尔佛指台湾是美中“逐底竞争”最危险的引爆点 卡内基视频

  麦艾文分析,如果出现这种情境,华盛顿和北京通过在亚洲和中国东部海岸线增加前沿部署,进入了持续的类似战争状态。美国在亚洲进行大规模的军力建设,可能包括在台湾部署军队。传统的军事接近和相互摩擦,变得司空见惯。核武器成为两国关系的核心,美国将核武器重新部署到韩国和日本。两国关系中的主要风险从意外或误判转变为蓄意冲突。

  卡尔佛承认,美国一直深陷台湾问题,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北京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台北或华盛顿无视其红线,它将迅速采取行动迫使台湾回归现状,甚至将以武力实现统一。今天美中之间和两岸之间比至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冲突。

  卡尔佛指出,台湾仍是美国与中国开战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包括开战后进入核边缘状态。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执政期间,随着中国军事能力的增强,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转变,这使得北京选择战争的风险更有可能。自2019年以来,中国有效地重新军事化了对于台湾的现状,几乎每天都有围绕台湾的海空行动。​

  卡尔佛表示,2027年是解放军成立100周年,美国高级军事人物经常将其作为“战争日期”,被当作美国公共话语的参考点。但是他认为,对于北京而言,除非穷尽选择,与美国因为台湾而大战仍充满危险。

  美国大选后可能的政治变化,令美国外交学界更加担心台海形势生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会所长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表示,尽管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个人偏好并不完全清楚,但如果二度执政的他遵循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战略思维趋势,特朗普很可能会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好战的立场,从而加剧美中紧张关系。美中关系改善的所有机会可能会消失,直接敌对的风险会上升。

  美中台海军事冲突可能发生核升级引发学界的广泛担忧。卡尔佛说,美国和中国应该明白,发生重大危机的因素已经存在,而且还在增长。佩洛西访台,双方缺乏高层政治接触以及军事沟通渠道的中断就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中国加强核力量,任何潜在危机的风险都可能上升。

  卡尔佛分析,中国与美国走向战略核力量平等当然也可能为加强新的军备控制措施的接触提供基础。不过,中国不太可能同意任何这样的程序,直到它判断美国在涉台军事部署和对台军售上保持克制,并且不会越过其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主席、军控专家帕克维奇(George Perkovich)表示,对台海冲突核升级风险的日益关注,应该阻止华盛顿、北京和台北采取可能导致“新冷战(偶尔热战)”的言行。两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对此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以减少日益增长的核交火风险。

  学者们探讨给台湾问题降温的途径,多数人相信,这首先与缓和美中之间战略竞争激烈的氛围有关。

  卡尔佛认为,美中关系首先需要走向一种更有约束的竞争,双方停止“逐底竞争”,然后才能得到改善,走向有管理的竞争,而不是对抗性的敌意。改变中美战略竞争的环境要求双方和关键第三方在管理国内反应和期望的同时,优先考虑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互不干涉彼此的内部政治应该成为减少对抗性关系的基础。

  卡尔佛强调,寻求任何缓解美中之间紧张局势和互惠互利关系的途径,都需要避免台湾战争。这样美国和中国才有新的动力,把重点放在预防战争而不是准备战争上。

  麻省理工学者安全问题专家傅泰林(Fred Bergsten)和何理凯(Eric Heginbotham)指出,仅靠力量平衡和威慑威胁不足以维持和平;美中关系的根本改善更可能来自政治努力,而不是双方的军事措施。即使政治上的主动行动是为了改善美中关系,只要美国保持在亚洲的前沿部署,致力于保护其盟友,并可能干预台海,双方的竞争和互疑就会长期存在。

美国学者探讨美中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卡内基视频

  反对美国对台防卫战略明晰化的卡尔佛指出,呼吁美国防卫台湾战略从模糊转向明晰,带来落入威慑陷阱的风险。在这种陷阱中,显示实力的相互行动加深了安全困境,从而引发这种转向本来打算防止的危机。

  卡尔佛称,华盛顿应与太平洋盟友和伙伴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加强台湾的自卫,反对任何一方改变政治现状。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保持台湾的战略稳定,因为无论中国追求统一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能涉及台湾的毁灭。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奇伟思(Christopher S.Chivvis)承认,现在美国担心自己的克制将使北京更大胆,而北京担心自己的克制会使华盛顿更加鼓励台湾走向永久独立,这对北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他强调了竞争对手相互安抚的重要性,认为相互克制终将得到回报。

  奇伟思建议,华盛顿可以通过加倍努力向中国保证,美国不支持台湾单方面走向独立,也不寻求让台湾永久脱离大陆,来避免或至少减少北京关于美国支持“台独”的看法。这样做将减少北京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动机,并减轻其从最坏的角度看待美国政策的倾向。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高级研究员韦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指出,为了将竞争共存提升到美国话语和政策制定的中心地位,美国可能不得不更加关注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而不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地位输给中国。美国还需要有足够的信心,通过威慑和包容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危机沟通渠道,让中方保持克制。

  与之首要相关的是,韦特海姆表示,美国的政治行为者需要将台湾问题“去中心”,或者形成一个更强有力的共识:避免战争需要美国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并继续“双重威慑”。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探索美中和平共存可行路径之文集

  中评社华盛顿10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战略学界在探索美中“和平共存”的现实路径时意识到,台湾问题是美中战争最可能的引爆点。两国急需管控台湾问题,避免因此生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最新出版《21世纪30年代的美中关系:走向共存的现实情景》,集合了十多位美国学者探索美中管控竞争、和平共存的现实途径的思考。台湾问题被几乎所有学者提到。

  前美国东亚高级情报官、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卡尔佛(John Culver)指出,台湾是美中“逐底竞争”最危险的潜在引爆点;台湾问题带来美中战争的最大风险。

  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乔治城大学教授麦艾文(Evan Medeiros)分析的美中关系未来几十年五种可能的情形:美中共管、美中缓和、在战略竞争得过且过、逐渐滑向对立、新冷战(偶尔热战)。不管在哪种情形之中,台湾问题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新冷战(偶尔热战)的情形,麦艾文认为,最可能的触发因素是中美之间就台湾发生重大军事事件,或者中国与美国的盟友发生军事对抗,这可能会引发华盛顿的直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