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由闽江学院主办的“闽江学院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1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承办,闽江学院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协办。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李文辉、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深等出席开幕式。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特聘专家、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主编刘佳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英津教授,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黄清贤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教授,福建省社科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苏美祥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海峡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强教授,苏州大学王鹤亭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福建省社科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暨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闽江学院等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福州榕博汇智库的两岸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闽江学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和建设实践等深入研讨。
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在致辞时表示,闽台合作是闽江学院持续打造的办学特色。闽江学院率先在福建启动分段对接的闽台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项目,与台湾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国台办、省台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厦门大学及其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调创新中心的全力帮助下,闽江学院成立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依托省会福州独特资源优势,通过“高位嫁接”和开展“有组织科研”,引进高水平大学和高端智库等力量,从更宽的视角积极开展跨学科、综合性、体系化的两岸融合发展研究,相关对策建议等研究成果获得省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肯定。研究院正努力打造涉台研究的思想库、资讯库和人才库,力争成为在两岸三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提供决策谘询服务。学校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为进一步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此次论坛以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为主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越来越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下,如何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是一个从概念到内涵、从理论到实践等各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国民党原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黄清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英津,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台籍教师王孟筠副教授等5位学者先后做了主旨报告。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目标”“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路径”以及“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实践”三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两岸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两岸同胞可以也应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特聘专家,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教授指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建设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需要两岸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的目标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的路径,有一条康庄大道就是两岸共同事务合作治理,两岸的民间社会、大陆方面的官方公权力部门共同发力,积极落实两岸共同事务的合作治理,终将推动台湾地区公权力部门放弃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与各界一道共同面对两岸共同事务合作治理问题。希望与会嘉宾通过提供分享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的具体案例,深入分析问题,深刻总结经验,为落实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认为:当前,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复杂变化、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复杂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步入历史性转型重塑期。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四个坚定”丰富和创新两岸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创新和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践行“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渐进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和构建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有重要意义。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不仅体现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性质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愿景,也体现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新的理念与政策思路。
张冠华指出:当前,外部复杂挑战与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并存,应善于化危为机,坚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在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进程中增强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应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引领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以大陆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导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以高品质对外开放带动两岸融合发展水准,探索共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的新路径。在融合发展中深化同等待遇,践行“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
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黄清贤教授表示,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应该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其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两岸同胞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清贤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主客观条件造就了两岸成为具有“共同命运”认知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可以也应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两岸共用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建设两岸共同体家园让两岸中国人有机会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为全世界提供解决两岸矛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教授指出,今世界各大文明体的内部整合与融合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一整合与融合对于其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内部进行整合、融合也刻不容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就是这一整合与融合的体现。两岸之间的整合与融合只能合,不能分,这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要求。
李振广表示,两岸携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刻不容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际上既是各大文明的一次深度融合与共建,也是世界各大主要文明之间的一场重大竞争,并将决定各大文明、国家和地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与影响,也决定各大文明、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含糊不得,必须认真对待。完成台湾与大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整合与融合,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才能在这场世界主要文明的伟大竞争中赢得先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必须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建设搞好,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实现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度整合与融合,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的内涵与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英津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马英九会面时,首次面向台湾同胞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期盼两岸同胞坚守民族大义,为民族复兴积聚力量。这一新论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所涉范围扩展至台湾同胞,是在新形势下的重要决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范围由此包含了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人民;对台工作方式也增加柔性。这一话语的提出意义深远,有助于巩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还有助于广泛凝聚爱国主义力量,推动祖国统一事业。扎实推进两岸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深化、寻找对台工作路径,如增进两岸的交流互动,探寻并扩大两岸共同点,鼓励台湾同胞参与国家发展大局;重视台湾各领域组织领袖、统派人士及青年群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为意识的坚守提供法治保障。
王英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岛内推动文化“台独”,面对这些“台独”叙事,我们要进行反制,我们要强化“两岸一家亲”的建设,要推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要建设共同家园,目前情况下,两岸没有一把“万能钥匙”,丰富两岸论述,有助于打破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交流的阻挠。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台籍教师王孟筠将关注视野投向网路空间。王孟筠认为,当今的台湾青年属于“网路Z世代”,广泛依赖互联网获取资讯、参与社交、表达观点。网路空间为构筑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认同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和可行性。通过微信、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数位平台以及跨界合作,能够有效促进两岸青年在文化、情感、历史认同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在政策支援和平台监管的保障下,网路空间将成为增进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工具。两岸青年群体在网路空间视域下已经融合成“一体”,台湾青年对大陆网路空间的生活认同已经产生,两岸在交通上已经实现“一日生活圈”,在网路空间上则是形成了“每日生活圈”。网路空间让两岸青年通过非政治性的日常交流和共同兴趣爱好形成跨越地理与政治分歧的“青年线民共同体”,进而构筑台湾青年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认同,在未来会成为推进两岸青年融合交流的重要力量。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由闽江学院主办的“闽江学院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1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承办,闽江学院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协办。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李文辉、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深等出席开幕式。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特聘专家、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主编刘佳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英津教授,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黄清贤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教授,福建省社科院科研组织处处长、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苏美祥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海峡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强教授,苏州大学王鹤亭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福建省社科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暨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闽江学院等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福州榕博汇智库的两岸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闽江学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和建设实践等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