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蒋介石赴台前为何留宿宁波天童寺

天童禅寺素有“东南佛国”美誉(中评社 林艳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林艳)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日前在浙江宁波举行,港澳台媒体记者参访了素有“东南佛国”美誉的天童禅寺,深入瞭解了天童禅寺的历史与故事。期间,天童禅寺的崇和法师也向记者们讲述了蒋介石前往台湾前特别到天童禅寺留宿的故事。

  天童禅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崇和法师介绍,“天童”之名来自于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义兴祖师云游至此,见此地藏风聚气、灵秀非凡,便在山的东谷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茅棚,潜心修行。当时的东谷荒无人烟,吃饭成了义兴的大问题。但每到饭点,就有一个孩童提着一篮食物来到茅棚,放下食物后,又悄然而去。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说:“我是太白金星下凡,因为大师笃于道行,玉帝命我前来护持。现见大功告成,特此告辞。”后来寺名“天童,山号“太白山”。

  寺外的万工池北面照壁“东南佛国”四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据悉这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戴传贤所题写。天童禅寺高僧辈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宁宗嘉定年间,天童禅寺位列“五山十刹”第三山;明太祖时被册封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又位列“禅宗四大丛林”。天童禅寺的住持中,有10位曾受封“国师或禅师号”,敬安大师在清末民国期间任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圆瑛大师则在1953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

  漫步于天童禅寺,寺院静谧的氛围充满禅意。首倡人间佛教的中国佛教界泰斗太虚法师曾于1904年参学于天童禅寺,他曾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在寺院内,中评社记者也看到了一幅太虚法师的书法《花开见佛》。

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石碑,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中评社 林艳摄)

  在奎焕楼里有一个101房,这也是蒋介石去往台湾前到天童寺拜别时留宿的房间。据崇和法师介绍,蒋介石有一个远祖叫蒋宗霸,慈善温和,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曾跟随布袋和尚云游三年,是布袋和尚的高徒,晚年在天童小盘山筑庵静修,为天童小盘山弥陀寺的开山祖师,死后就埋葬于该地。蒋介石对这位远祖非常崇敬,发迹后曾三临其在天童小盘山墓地,顶礼膜拜。最后一次是,蒋介石在离开家乡去台湾前,自知回乡无期,特别来到小盘山祭扫。期间,蒋介石不仅给天童禅寺送上两千谷钱、十丈白布帮忙看管祖坟,同时也特别在天童禅寺留宿了一晚。崇和法师特别打开房间给记者参观,里面摆放着四张床铺,一个吊顶风扇。

  据瞭解,天童禅寺对日本的影响也颇深,宋代以来,先后有荣西、道元、雪舟等为代表的日本僧人计32批次到天童禅寺参禅求法,同时学习建筑、塑像、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天童禅寺也因此成为日本曹洞宗等祖庭,至今仍有众多的信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天童禅寺也因此成为日本曹洞宗等祖庭,至今仍有众多的信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也有迹可循,中评社记者云水堂就看到了一块刻有“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石碑,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的,碑的背面是日本曹洞宗管长、永平寺七十六世贯首秦慧玉长老,所撰述的道元禅师得法因缘的历程,以缅怀祖师恩德,促进中日佛教友好交流。

天童禅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评社 林艳摄)

云水堂三个字为密云祖师所写,这里原本是外来僧人云游参学、临时挂单居住的场所。(中评社 林艳摄)

台湾嘉义普济寺赠送的“顿悟无生”(中评社 林艳摄)

御碑亭一般不对外开放,当天特别开放给记者参观(中评社 林艳摄)

“天童”之名源于一个传说。(中评社 林艳摄)

蒋介石去往台湾前到天童寺拜别时就留宿在奎焕楼的101房(中评社 林艳摄)

漫步于天童禅寺,寺院静谧的氛围充满禅意。(中评社 林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