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在港成立
中评社香港9月24日电(记者 卢哲)由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资讯科技行业委员会(CEIT)及智慧城市联盟(SCC)共同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构建湾区智慧城市群》暨“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成立仪式2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在论坛上,主办方向政府递交《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湾区智慧城市群》政策倡议书,并举行“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的成立仪式。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何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民建联主席兼行政会议成员陈克勤、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总裁曾燊典等出席活动。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5周年,论坛围绕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提升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以及低空经济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活动中有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递交《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湾区智慧城市群》政策倡议书,以及“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的成立仪式。
民建联副主席、政策倡议委员会主席、立法会议员葛佩帆在欢迎词中提到,倡议书内有三个重点内容: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群互联互通;在大湾区内发展跨境低空经济;推动中国科技出口,以大湾区标准连通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葛佩帆表示,智慧城市群的建设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大湾区内深圳、香港、广州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展较快,但作为整体智慧城市群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打通,以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资讯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葛佩帆提到,中央政府已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写入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至5万亿元,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针对目前低空经济的发展大趋势,每一个城市需要构建全链路数位技术来支撑可靠的低空经济服务,因此成立“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协调各持份者助力政府推动湾区发展跨境低空经济。现时大湾区的低空空域政策及法规仍未完善,所以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尽快成立“低空经济发展跨部门工作小组”与大湾区内各城市对接,落实建设跨城低空航线。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致辞表示,智慧城市是构建数字经济的骨干,而数字经济则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当局以《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作为顶层设计,朝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这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序地推出相关政策及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经济蓬勃的智慧香港。
孙东表示,为了加快香港的数字政府建设及提升治理能力,刚刚成立的数字政策办公室(数字办)将牵头推动各项以数据驱动、以人为本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政策,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目前,数字办已完成对73个决策局和部门的电子政府审计,并将于今明两年陆续推出超过110项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和聊天机械人等科技,以及透过促进部门之间数据互通等,向公众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孙东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数码港正筹备设立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将于今年内投入服务。政府将拨款30亿元推行为期三年的资助计划,促进香港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发展。我们亦会积极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共建美好卓越的智慧城市群,协力创造“1+1大于2”的优势,让湾区在全球智慧城市中更具竞争力。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致辞表示,局方正与相关政策局和部门协作,促进低空飞行活动,在不同政策范畴下作出配合、拆墙松绑,亦会与民航处检视可行的低空经济试点项目。林世雄表示,当局会做好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期工作,包括参考内地经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低空经济试点的项目由近至远、轻至重,逐渐扩大空中运输系统应用场景。
在论坛上,主办方向政府提交了《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湾区智慧城市群》政策倡议书,并由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资讯科技行业委员会主席孟树森博士介绍当中18项政策倡议。孟树森表示,智慧湾区的互联互通必需有稳定网络来支撑高效与安全跨境数据流通,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是决一不可要素。在这基础上大湾区有潜力打造为跨境低空经济“先行者”及“示范区”,促进国内外标准对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倡议书内容作分享及回应,当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研究所所长李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金键所长及中国联通国际网络部(科技创新部)总经理杜军博士。论坛围绕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提升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以及低空经济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论坛亦提及构建湾区智慧城市群所牵涉的城市及单位众多,各地政府要做好部署,必先在合作体系中订立实施专案的优次和相关落实时间表,同时各地管理部门应订立各项举措的“关键绩效指标”,让参与者向着相同目标进发。
论坛由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兼荣誉会长邓淑明博士为大会总结。邓淑明认为,综合今次政策倡议的18项重点,首要关键是主动沟通以达成共识,方能共同合作,互利共赢。香港作为湾区最国际化的城市,具备便利营商的环境、优良的法治传统、自由的经济制度、完善的资讯科技基础建设及金融体系,并拥有高端人才及熟悉国际市场的专业服务业,在“一国两制”下,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香港定能发挥独特优势,以国际经验,共订行业标准,构建领先的湾区智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