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中非合作论坛展现新时代南方力量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李子宁)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中非双方的政要、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共同探讨合作新机遇,擘画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中评社记者全程参与观察此次峰会,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高规格出席和广泛参与。本次中非论坛峰会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领导人、有关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共襄盛举。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中非双方对本次峰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期待。

  二是主题鲜明及内容丰富。此次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治国理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和平安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阐述关于中非共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这些举措和主张为中非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成果丰硕合作进一步深化。峰会期间,中非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通过《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中非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在经贸合作方面,双方将深化贸易往来、扩大投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双方将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将加强在反恐、维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四是推动了中非民间的相知相识。此次峰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如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学术研讨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非各自的文化魅力和特色,也促进了双方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让来华的非洲记者对中非合作的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在北京邂逅中国传统文化,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加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评社资料照)

  笔者认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成功举办,是中非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除了进一步巩固中非传统友谊,也推动双方在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迈向新的高度。中非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携手推进现代化进程,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期待中非合作论坛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非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拥有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挑战和机遇。笔者相信,在当前世界形势变乱交织的背景下,中非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发声,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李子宁)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中非双方的政要、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共同探讨合作新机遇,擘画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中评社记者全程参与观察此次峰会,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高规格出席和广泛参与。本次中非论坛峰会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领导人、有关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共襄盛举。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中非双方对本次峰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期待。

  二是主题鲜明及内容丰富。此次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治国理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和平安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阐述关于中非共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这些举措和主张为中非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成果丰硕合作进一步深化。峰会期间,中非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通过《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中非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在经贸合作方面,双方将深化贸易往来、扩大投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双方将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将加强在反恐、维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四是推动了中非民间的相知相识。此次峰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如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学术研讨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非各自的文化魅力和特色,也促进了双方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让来华的非洲记者对中非合作的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在北京邂逅中国传统文化,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加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