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两岸新变局与香港新角色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7日共同举办主题为“从香港看两岸关系新变局”的思想者论坛。

  中评社香港10月4日电(中评社报导组)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7日下午在香港共同举办思想者论坛,主题为“从香港看两岸关系新变局”。论坛由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主持;评论员有: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前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副秘书长束沐。

  与会者从不角度深入谈了对两岸关系新变局以及香港角色的看法、观察与思考。与会者认为,台湾政局变化更充满不确定性,“台独”势力通过裹挟少数民意、控制政权,未来岛内选举恐对民进党更有利、对非绿阵营更加不利,岛内支持统一、认同“一国两制”的力量也将更加艰难;“台独”势力越猖狂、越是寻求国际势力支持,大陆促统力量也会越大越强,同时中美关系保持沟通与稳定,决定了“倚美谋独”无法得逞,但要警惕美国内部挑衅台海开战的风险;大陆坚持和平统一,应主动作为与台湾各界交流,香港可以发挥更开放、更灵活、更宽松的功能;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要汲取香港治理经验,也要正视香港与台湾的差异,未来要继续加强分析研究。

论坛主持人,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中评社 束沐摄)

  主持人、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表示,民进党“倚美谋独”从陈水扁到蔡英文均是如此,但赖清德手段更为强烈、凶狠、迫切。他认为,大陆已完全掌握了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反“台独”反干涉,是大陆方面坚强立场,也采取了坚决行动。美国方面对此心知肚明,在台湾问题上只不过只是利用台湾问题,阻挠中国发展,阻止中华民族复兴。可以预见,台当局“倚美谋独”这条路走不通,是条死路、绝路。

  李风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8月底访华,重提对台“三不”承诺,显示美方不愿被“台独”拖下水,不可能下场用军力保卫“台独”。台湾是美国可利用的“政治棋子”,台当局是美“政治代理人”,美对台的战略操作可随时“予取予舍”,一切视乎美国家利益。今年美国11月总统选举,民主党、共和党鹿死谁手还不确定,但有一点可看到,台湾议题已非重点,双方都没把台湾当回事,台当局不要一厢情愿,自我膨胀。

  李风认为,针对赖当局“倚外谋独”特别是“倚美谋独”图谋,大陆将采取坚强有力行动予以反制,一方面坚定反对“台独”,一方面坚定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在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外部势力也绝不敢轻举妄动。“台独”势力企图拉拢外部势力助其实现“台独”目标,纯属幻想,势必落空,注定失败。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中评社 束沐摄)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分享了近期赴台与各界人士交流讨论的感受。他认为,台湾政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郑文灿被起诉、柯文哲被调查,预计将对未来4至8年的台湾政治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赖清德已为2026年“九合一”选举做好部署,若民进党2026选举在高雄和台南保持优势,并在其他县市议会增加议席,赖清德2028年连任计划将更为巩固。

  李大壮指出,想要干实事,难免伴随“风险”,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管控。真正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必须是“有来有往”的过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有机会创建协商与韧性的空间。他认为,香港在这一进程中应大胆改变以往交流策略,避免仅在同温层内交流,而是要敢于面对不同的声音。

  李大壮表示,台湾问题的风险固然越来越高,他认为,既要坚守原则,也要保持策略灵活,应深刻理解习总书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句话,用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策略,迎接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个机遇,坚持走入岛内,广结善缘,不分颜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中评社 束沐摄)

  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表示,“一国两制”最开始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生,但香港走在前面实行了20几年,香港经验直接影响台湾问题如何处理,虽然两地历史、社会环境、经济不一样,但香港回归过程面对的问题,还是有一定参考作用。台湾问题的背景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台湾、香港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对台工作方面,香港可以扮演更好的角色、更大的作用。

  邵善波表示,虽然两岸关系目前稳定,但美国内部一直有力量怂恿大陆打台湾,这种想法虽然不是来自美国政府或军方,而是一些极右派的非主流看法,但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权力是分散的,包括白宫、国会、军工、深层政府等。美国政府不想改变两岸关系,但政府难以控制其它力量,就像当时美国打伊拉克是稀里糊涂地做了决定,所以美国人也非常怕台海擦枪走火,届时他们内部可能会失控,不得不激烈反应。因此,中美恢复军事沟通是正确的。

  邵善波认为,“一国两制”不是收买人心的权宜之计,也不是阶段性的安排,而是国家的战略性安排。不过,台湾搞了那么多年的西方选举制度,至少中上层还是认同这套制度的,这和英国人到最后时刻才在香港引入选举,试图用“民主体系”来阻止中方控制香港的情况不同。他认为,台湾一时半会不愿接受“一国两制”,他们会参考香港,虽然香港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不变,但主要问题还是政治体制,所以,台湾的选举制度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评社 束沐摄)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认为,评估目前反“独”促统的形势如何评估,应该看到岛内“独”的力量越来越大,赖清德比蔡英文更狂妄,但推动统一的力量也在增强,出现了两极发展的情况。统一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中国大陆综合国力的提高,包括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地位,但国际形势对“台独”力量存在支撑力量。他指出,尽管赖清德在选举中只获得四成选票,但对岛内控制能力很强,第一枪打郑文灿,第二枪打柯文哲,第三枪不知道会打谁,所以国民党生怕被民进党打。

  刘澜昌表示,整体形势来看,这是统一势力增强的时代,也是“台独”势力猖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何做对策?他认为,现在中央的政策还是寄希望于时间,立足点还是防“独”,防止逼我们动手,最后一定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和平统一。至于如何促统,应该把工作做到岛内去,大陆最多把台湾人请过来,能进去的是少数。融合发展最后落脚应该是在岛内出现促进统一的新的政治力量,不然所有对台优惠政策就是“送礼”,达不到促统的目标。

  刘澜昌认为,按照目前台湾形势,未来统一后,治台比治港要难千倍万倍不止,“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要更宽泛吸取更多香港的经验。他指出,现在赖清德日子“很好过”,归根结底意识形态是最大的问题,民进党从陈水扁时期开始搞“本土化”,本土化和“台独”是没有清晰界线的。在意识形态的对台工作方面,中央和香港政府都要营造一些宽松的空间,发挥作用。除了军队可以讲“使用武力”以外,作为民间非军事力量,包括地方对台机构,只能讲和平统一,香港作为民间角色也要促进和平统一,可以做更多工作。

前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中评社 束沐摄)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表示,台湾被美当政者誉为“民主标杆”,恐怕言过其实。台“总统”选举制度采用的“相对多数当选制”是东施效颦地模仿美国。他认为,民主真谛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应当是绝对过半,当选制度一般采用“绝对多数党选制”才具有认受性,如由得四成票者成为赢家,势必乱套。因此,台湾不民主的相对多数当选制应当进行改革,改为绝对多数当选制,如法国那样才算民主。

  宋小庄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产物,在国际、国内法上,国家统一、殖民地独立,不论采用和平,还是采用战争的手段,都是正义的。中美两个大国,都经历了这个历史过程。他表示,虽然秦朝后的中国合久必分,但分久亦必合;国家虽经几度分裂,但无不走向统一。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中断,这与“大一统”学说息息相关。但台湾民进党似乎缺乏中华史学修养,民进党声称大陆对台湾动武是“侵略”,实际上就是挑衅大陆,鼓励战争,还不排除有成为美国的战争代理人的图谋。

  宋小庄表示,美国明白不能反对中国统一,但如中国不能统一,台湾妄图独立、分裂国家的割据政权仍然存在,中国就不可能是强国,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这才是符合美国最大战略利益所在。为此,美国用了四道板斧:一是要求中国务必用和平手段实现国家统一;二是扶持分离台湾的力量,制造中国统一台湾的障碍;三是安抚台湾分离力量,不必担心大陆动武,美国会保持台湾的能力;四是与中国进行激烈的敌对性竞争,抑制中国的发展。这是美国所谓“一中政策”有别于中国“一中原则”的实质性内涵。美方妄图制造三个中美联合公报有“灰色地带”的假象,掩饰美国国内法恶意制造的矛盾,这是大陆官方应当交涉、两岸民间应当质问的。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罗祥喜表示,可以把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大陆因素,包括大陆本身的发展及对台政策变化;二是外力的影响,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影响;三是台湾内部自身的种种变化。相对来说,大陆因素和外部因素比较稳定,也比较明确,比较好把握,现在变化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的是台湾内部政治生态和政党生态的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这种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罗祥喜说,现在比较多的人都从2024年的选举结果来分析台湾的政治生态和政党生态的最新变化及影响。但实际上,只从大的板块结构来分析台湾的政治发展远远不够,因不仅蓝绿白之间的博弈持续进行,不同板块内部也正在或正酝酿新的重要变化,包括民进党内的派系生态正在变化、白色力量何去何从正面临重大考验、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蓝白竞合如何演进也是观察点。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束沐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束沐表示,传统两岸关系中的“深水区问题”主要涉及两岸政治谈判双方身份的问题、涉及“中华民国”的问题、涉及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适当身份的问题、涉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上述“深水区问题”已今非昔比。“陆强台弱”实力格局进一步深化,台方幻想的“平起平坐、对等协商”愈加脱离实际。民进党当局连续执政、倚美抗中,两岸平等协商基础荡然无存。大陆对台思维创新发展,“依法管辖、直接治理”进入政策议程。

  束沐认为,在传统“深水区问题”变化、变质的背景下,应适应新形势、着眼于国家完全统一与统一后台湾地区长治久安,立足港澳经验与治理思维,思考新的“深水区”新问题,包括:如何建构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推动台湾民主化的核心史观和系列论述?“一国两制”中有关“生活方式不变”的论述是否应予以与时俱进的调整?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丰富经验,如何有机融入现有对台话语体系和“两制”台湾方案论述体系?

  束沐表示,从更宏观的大历史、大中华、大战略格局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岸关系领域如何制度化的问题,也需要做出前瞻性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制度化的顶层理论设计,不仅涉及台湾问题或国家统一问题,也是未来涉及港澳、民族、海外华人华侨工作的新兴领域课题,为此需要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探索,也属于“深水区问题”之一。

与会学者交流讨论(中评社 束沐摄)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登。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7日共同举办主题为“从香港看两岸关系新变局”的思想者论坛。

  中评社香港10月4日电(中评社报导组)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中评智库基金会9月27日下午在香港共同举办思想者论坛,主题为“从香港看两岸关系新变局”。论坛由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主持;评论员有: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前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副秘书长束沐。

  与会者从不角度深入谈了对两岸关系新变局以及香港角色的看法、观察与思考。与会者认为,台湾政局变化更充满不确定性,“台独”势力通过裹挟少数民意、控制政权,未来岛内选举恐对民进党更有利、对非绿阵营更加不利,岛内支持统一、认同“一国两制”的力量也将更加艰难;“台独”势力越猖狂、越是寻求国际势力支持,大陆促统力量也会越大越强,同时中美关系保持沟通与稳定,决定了“倚美谋独”无法得逞,但要警惕美国内部挑衅台海开战的风险;大陆坚持和平统一,应主动作为与台湾各界交流,香港可以发挥更开放、更灵活、更宽松的功能;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要汲取香港治理经验,也要正视香港与台湾的差异,未来要继续加强分析研究。